“阿拉”阳子说申道沪三十二
——报业大王史量才
上海 李金燕
走在上海松江区泗泾古镇,凭借拍的泗泾古镇全景图穿过无人的破败小巷才找到了位于江达北路85号的史量才故居。这座两层马蹄形走马楼,坐北面南,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共三进,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占地面积650平米,建筑面积619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大门小院。
史量才(1880年1月2日—1934年11月13日),名家修,字量才,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近代中国出色的报业经营者。
1899年中秀才,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学习,毕业后,1904年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校(后该校迁至苏州浒墅关)曾在泗泾创办养正小学堂,开创中国女子职业教育的先河。
想了解史量才,得从一份报纸说起。英国人美查于1872年创办的《申报》,这份报纸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一份报纸,1909年美查回国,将该报卖给席裕福,由于经营不善,《申报》发行量仅7000多份,连续三年亏蚀,于是席氏转手出售,1912年,史量才与张謇、应德闳、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申报》,史量才任《申报》总经理。
接手后史量才引进了江浙资产阶级资金;引进人才实行现代化、企业化管理;关注社会热点,以“言论自由,不偏不倚,为民喉舌”为标榜;趁纸低价时屯积纸张,开拓广告业务,从而增加了报纸收入和社会影响;报氏的销量巨增,仅用了四年时间史量才就收购了合资人的股权,开始独家经营。
1932年,史良才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出版《申报月刊》,并编著《称谓杂记》,记录民间逸事与个人读书心得。除了在新闻领域的贡献,史良才也是一位文学才华出众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以自然、爱情和思想等主题为主,其书法也非常出色,擅长楷书和行书等多种字体。
史量才生前关心家乡建设,给家乡人民很多支援。1907年他在南京发动全国务农联合会,被推为总干事。他与江宁人士陶保晋等组织南汤山建业公司,集资购地造林,筑路凿泉。他成名后几乎每年都会出资援助家乡修圩、造桥、救灾、办学,为家乡人民解难济困。
史量才为之江大学复校做出巨大贡献。他遇害后,史量才的夫人和儿子史咏赓遵先生遗愿,也为纪念史量才与邓祖询,捐建了之江大学“经济学馆”。
这里通过讲解两个故事再来了解一下史量才吧:第一个是智斗袁世凯,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要求各大报纸使用“洪宪元年”,并且派人私下做工作照办的给大笔银子,史量才从硬杠着不照办到后来为了报纸不被查封,在中华民国的下面加上洪宪纪年的字样,但字体小的笔画都分辨不清,而且放在不醒目的地方。
第二个是和蒋介石之间的斗争,《申报》以采访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对时政不时发出批评,“九一八”事变后,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团结抗日,“一·二八”抗战爆发后任地方维持会会长,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抗日,同时在《申报》上发表宋庆龄、鲁迅、巴金、老舍等进步人士的文章,反对独裁政治。蒋介石政府为控制上海舆论阵地,曾拉拢史量才,给他以“上海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荣名高位,但史坚持正义不为利用,威逼利诱均无效,在刊登国母宋庆龄的文章后,蒋介石阅后批上6个红字,申报禁止邮寄,申报被迫停刊35天。在与蒋的会面时,蒋威逼说:“我有100万军队……”史却说:“我有100万读者……”,蒋生出了除史的想法。
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从杭州返回上海的途中,被设伏的特务在海宁县博爱镇翁家埠暗杀,那一年史量才54岁。
史量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
上两个记录:1926年4月26日,《京报》社长邵飘萍在北京前门大街南端的天桥刑场遭北洋军阀杀戮,仅40岁;1926年8月6日,《社会日报》主笔林白水被军阀枪杀在天桥刑场,年仅52岁。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报人不畏强权,引导舆论为民众发声,传递正义的声音,勇敢呐喊才加速了新中国成立的脚步,这种精神正是史量才先生的真实写照。
史量才故居和这幅对联“顺应时代进步潮流,鼓舞民众爱国斗志”是原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原主席周巍峙(曾为申报馆练习生)题写。
史量才先生前行路上的合作者,互相影响、彼此成就。
书于202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