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怀化劳模工匠馆:在时光长廊里遇见"禾下乘凉梦
龙小平
走近工人文化宫,映入眼帘的是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现代化的设计与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时尚的线条与色彩搭配,无论是气势恢宏的主体建筑,还是错落有致的附属设施,都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已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打卡地。
五一前夕,工人文化宫内一座镌刻着劳动者荣光的殿堂揭开面纱。这座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劳模工匠馆,以四个艺术篇章构筑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图谱,其中陈列的41位劳模代表里,那位在安江农校开启"禾下乘凉"追梦之旅的袁隆平院士,依然如同精神灯塔般矗立在展厅首位。
展馆首章铺陈的工匠历史长卷中,从《考工记》记载的"百工之事",到近现代湖南工人运动的红色血脉,最终聚焦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传奇起点——1953年的安江农校。泛黄的教案手稿与老式显微镜前,参观者仍能触摸到青年袁隆平在此孕育杂交水稻理论的温度。展柜里同步陈列的,还有助手李必湖1970年发现"野败"植株时使用的标本夹,这对黄金搭档的科研接力,让怀化成为改写人类粮食史的原点。
劳模墙上的793个名字,是五溪大地最闪耀的群星谱系。今年新晋的全国劳模与往届模范并肩而立,既有焊花中淬炼精度的产业先锋,也有在乡村振兴中开创新局的"新农人"。我熟悉的朋友芷江抗战胜利纪念馆馆长吴建宏和交通辅警陈自祥也榜上有名。而工匠展区则流淌着另一种时光,沅州石雕传承人胡杨的《千里沅水图》石屏,以刀为笔再现"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千年意境,九位"五溪工匠"用錾子、绣针与犁铧续写着楚地匠心的现代传奇。
“95后”教师李柏霖将诗歌带进课堂,成立“田野诗班”,引导学生创作诗歌,让孩子们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丰盈自己的内心,走向未来的脚步更加坚定。 2022年11月,为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诗人们颁奖。2024年2月9日,参加《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2025
年1月22日,参加央视网络春晚,很自然,李老师也成为2025年的全国劳模。
展馆特别设置的沉浸式体验区,让观众得以通过VR技术"走进"杂交水稻实验室,在360度环幕中感受劳模们的工作场景。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这座精神殿堂将持续开展工匠课堂、劳模故事会等活动,让五一期间日均2000余人次的参观热潮转化为持久的精神滋养。
当暮春的阳光透过展馆玻璃,洒在袁隆平院士的铜像上,墙上的"禾下乘凉梦"题字与展厅外真实的稻浪遥相呼应——这座用匠心筑就的殿堂,正将劳模精神的火种,播撒在新时代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