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龙虎山2012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地跨贵溪、余江两县,属武夷山余脉,为典型丹霞地貌。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位于鹰潭市上清镇。东汉中叶,道教创始张道陵(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素有“神仙所都”之誉,道教正一派“祖庭”。自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之后,世袭六十三代,历1900年,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派,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
历代天师起居之所“嗣汉天师府”尚存。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之一,建筑恢宏,古色古香,被尊为道教祖庭,是中国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龙虎山天师府在鹰潭市贵溪县上清镇。宋崇宁四年(1105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1319年)迁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洪武元年(1368年)移建今址。同治年间(1862-1874年)第61代天师张仁政予以维修。1949年第63代天师张恩溥移居台湾,天师府被改作他用。1984年修缮。现在的天师府,以府门、仪门、二门和私第为中轴线,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天师府保存有众多文物古迹,如元代铸造的9999斤重的大钟、赵孟頫手书的道教碑及历代匾额楹联等。
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发源地,有著名道观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首,始建于东汉,为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道宫之一。其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上清宫建筑以三清殿和玉皇殿为中心,分八门四方。它和皇帝宫殿相比,仅矮一尺,以示区别。
龙虎山景区钟灵毓秀、山奇水媚,素有“人间仙境”之誉,108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丹崖碧水、道教源流、崖墓文化珠联璧合,构成龙虎山的 “三绝”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有“中国道教第一山”之说。仙水岩至飞马祖岩长达十华里的山崖洞穴里,有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族崖墓群。是龙虎山一“绝”景,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为中国之最。龙虎山东部的象山有南宋大理学家陆九渊的“象山书院”等。
龙虎山奇峰竞出,丹崖碧水,有龙虎山、排衙石、张家山、尘湖山、五湖等景点,登高可览九十九峰龙腾虎跃之雄峻。沿泸溪河乘竹筏西行,在七里之内有一百多座山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仙水岩”的24座山峰。这里清溪绕山蜿蜒、奇峰横卧碧波,可赏二十余里仙踪缥缈之画屏,有“小漓江”之称。在二十四岩的尽头有水岩,是一个临溪的大岩洞,可容纳数百人。洞前江水澄清、洞顶悬空伸出江面,人站在洞口颇有惊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