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宝塞上碑林 ——榆林红石峡
罗斌林
红石峡位于塞上古城榆林城北三公里处。红石峡因山全是红石而得名,又因东西石壁对峙,峡中水流湍急,又叫雄石峡。
红石峡历史悠久,内有摩崖题刻、石窟古刹,闻名中外。红石峡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宋代。这里地势险要,历代兵家据此屯兵。宋代西夏政权、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唐龙都曾屯兵于红石峡。据史书记载:“红崖对峙,榆溪中流,长城穿河而过,雄关冲霄侧立,还有石渠蜿蜒,石桥拱卧,石窟题刻栉比如鳞,石路萦回,古寺错落”。红石峡集奇山秀水、军事要塞、古代、现代水利枢纽于一体,以其天成雄秀的景色以及两岸琳琅满目的摩崖题刻和石窟古刹闻名遐迩、引人入胜,又被称为“塞上碑林”。
红石峡分东西两崖,东崖高11.5米,长307米,西崖高13米,长333米,普渡桥飞架东西,势如长虹,从桥上经过时,峡内壮美风景尽收眼底。红石峡原有摩崖题刻160多幅,分为阳刻和阴刻,字凸起的为阳,字凹下去的为阴。但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现仅存120多幅,其中真、草、隶、篆诸体俱全,最大的字一丈有余,最小的字不足一寸,还有少量满文题刻,弥足珍贵,实为一大书法宝库。形制以横额为主,兼有楹联、条屏。东崖上共有大小题刻85块,其中大多出自清代,以光绪年间居多,也有少量现代名人手迹。如“磐石千秌”为横额,文为楷体、阳刻。书体雄健浑劲,清深韵胜,骨气深稳,体兼重妙。“磐石千秌”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当时榆林知县,孙云宫所题,它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赞颂红石峡雄关永固,另一方面寓意着朝廷能够发奋图强,击退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万古江山千秋永固。“大漠金汤”“天外奇峰”“潮海蓬莱”,一幅幅摩崖石刻作品在天地之间熠熠生辉。
红石峡现存寺庙石窟30余处,大多是明成化年间至嘉靖年间开凿修建的。据红石峡碑石记载,红石峡东崖原为宋元古刹红山寺,明成化年间修复后,改称“雄山寺”,清康熙年间又更名为“镇远寺”。
古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亭相望,殿宇均为悬崖上开凿的石窟。寺内各庙殿石窟内原有石雕、泥塑、铜铸等神佛像二百余尊,雕琢技艺精湛。第一个石窟中供奉着天父地母中的地母,称为“圣母殿”。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作三霄圣母即云霄、碧霄、琼霄,她们三位是专门保护妇女儿童的,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在这里祈求到美满的婚姻、可爱的儿女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