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华夏,诗意之行
龙小平
“旅行是一场向远方的奔赴,更是一次心灵的归乡。”当我踏上“寻根华夏”五日游的旅程时,心中满是对未知的期待与憧憬。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更是旅游与红色文化研学、知青文化探索等复合式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每一步都踏在历史与文化的脉络之上,充满了独特的意义。
首日:会同靖州,红色与文化交织
清晨,阳光刚刚洒下,我们便在怀化火车站广场集合。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如同即将开启一场奇妙冒险的孩子。8点30分,迎来千里迢迢来到怀化的寻根华夏全国知青文化促进会会长冯笑冬和寻根华夏全国知青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知青乒乓球俱乐部联盟主席刘长福一行九人,到怀化南站又接到来自湘潭的万尚武会长等2人,我们乘坐大巴,正式踏上了这段难忘的旅程。
第一站是会同的《粟裕纪念馆》。踏入馆内,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粟裕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看着那些珍贵的展品,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感受到了他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将军的壮志豪情,让我深受触动。
粟裕故居,矮小而灰暗,不过是一间寻常的乡村瓦房罢了。游人鱼贯而入,又鱼贯而出,我站在那狭小的院落里,想象着那位瘦削的将军少年时的模样。他大约也曾在此处仰望星空,思索着远方的战火与硝烟。而今,院墙外的竹林沙沙作响,仿佛还回荡着当年的金戈铁马之声。
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地图,上面红蓝箭头交错,勾勒出淮海战役的轮廓。那些精妙的战术,竟是从这偏僻的山村走向了广阔的战场。
游人渐渐散去,故居重归寂静。将军的铜像立在院中,目光炯炯,望向远方。不知他若见今日之中国,当作何感想。让我更兴奋的是收获了门票和书签!
离开粟裕纪念馆后,我们前往靖州鸿运宾馆。稍作休息后,便迎来了丰盛的中餐。饭后,稍作休憩,下午14:30,全体人员来到乒乓球俱乐部出席挂牌仪式等活动。在这里,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随后的晚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一天的见闻和感受,欢声笑语回荡在餐厅里。
夜幕降临,我们一同游览靖州城夜景。靖州的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行人来来往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漫步在街头,感受着微风的轻抚,一天的疲惫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