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物馆情缘(61)
——晋中市博物馆
晋中市博物馆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凤鸣街181号,总建筑面积22000㎡,建筑高度32.4米,展厅面积约为9000㎡,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晋中市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集晋中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融现代展示宣传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文化平台,是晋中市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是近年来山西省新建现代化博物馆的重要构成。
晋中市博物馆内部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一层为青少年历史学堂、报告厅;二层为总序厅、临展厅、独立展厅、名人堂等;三层为历史文化陈列;四层为专题陈列和艺术休闲水院。
晋中市博物馆以“岁月风采”为主题,通过梳理晋中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地方民俗风情,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着重打造6大亮点,具体是“一村”(晋中史前第一村)、“一珍”(晋中商周第一珍)、“一境”(佛教艺术第一境)、“一街”(天下晋商第一街)、“一路”(万里茶海第一路)、“一彩”(革命风采第一画),展示晋中悠久历史文化和厚重人文精神。
作为晋中文化的传承者、引导者、展示者,晋中市博物馆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着力打造成真正的“晋中历史的教科书,晋中风采的大屏幕”,“专家的研究室,群众的大教室”,让晋中市博物馆真正“活”起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晋中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榆次区,古称“魏榆”,榆次之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其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东与寿阳县、和顺县交界,西同清徐县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榆次地处山西中部腹地,是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榆次区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面积1328平方公里,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古代亦称魏榆、涂水、中都,形若雄狮,蹲之欲跃,东倚太行,西俯汾谷,北枕罕山,南抱八缚,潇涂二水通贯其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据考证,距今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1948年7月19日,榆次全境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榆次县人民政府。1954年5月,在城区及郊区三乡成立榆次市,归省辖,其余区域仍为榆次县,由榆次专署管辖;1999年9月,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周新娥老师作为生活在榆次的券友,尽地主之谊,带着我在榆次老城转了一遍,又带我去参观了晋中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周新娥老师不断地向我灌输她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还带着我一同游览了祁县、平遥古城、五台山等旅游胜地,领略了晋商文化,以及山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