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外滩12号看百年建筑之稀世珍宝
外滩是上海历久弥新的城市名片,这里坐落着新古典主义等多种风格融合的经典建筑群,它们见证着历史沧桑。外滩12号是最初的汇丰银行大楼,现在的浦发银行总行大楼。这座大楼是外滩历史文化建筑群中的杰作,在外滩天际轮廓线中显得雄伟壮丽、庄重典雅、引人注目,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
外滩12号大楼始建于1921年5月,历时25个月,于1923年6月竣工;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建筑师威尔逊设计,德罗 可尔洋行承建。整栋大楼占地面积9,338平方米,是外滩占地最多、立面最宽、体量最大的建筑。整座大楼工艺精湛、比例完美、规模宏大,一经落成,便成为当时上海滩乃至远东地区建筑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大楼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内部三宝:八角形门厅穹顶的马赛克壁画(描绘希腊神话)、意大利大理石圆柱及铜狮子。
第一宝室内八角厅穹顶的大型壁画: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堪称巨制。壁画是1923年由英国画师出稿,意大利工匠制作完成,采用昂贵的威尼斯马赛克工艺烘烧后镶拼而成,共分三层:上层壁画的内容取自古希腊神话,描述太阳神和月亮神陪伴着“丰收女神”的故事,展现了人世间丰收时的喜悦。第二层壁画是黄道十二宫星座图,与中心画面相呼应,构筑日、月、星辰以及天、地、人间和谐相处的宇宙观。第三层壁画描绘的是当时汇丰银行设在上海、香港、伦敦、东京、纽约、巴黎、加尔各答和曼谷这8个城市的分行。
第1层:丰收女神画。描述阿波罗太阳和迪奥娜月亮神陪伴着“丰收女神波摩娜”的故事
第2层:十二个星座图。通过构筑日、月、星辰以及天、地人间和谐相处的宇宙观传达和谐的理念
第3层:八幅展现汇丰银行在世界八个城市。它们分别是香港、上海、东京、纽约、伦敦、巴黎、加尔各答、曼谷的支行图画
这八幅壁画之间的柱子上方各刻有一个英文单词,连在一起就是:" ALL MEN ARE BROTHERS WITHIN THE FOUR SEAS (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二宝意大利大理石通体实心圆柱:大楼前后厅共有圆形柱18根,方形柱60根,方圆结合,似有天圆地方之意。18根圆形柱中最为珍贵的是大厅内4根相对应的意大利大理石通体实心圆柱,具体来自意大利的卡拉拉大理石 。卡拉拉的命名来源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一座卡拉拉山盛产白色的卡拉拉石(石材),这种意大利名石以其产量低、品位高、总量少而倍受瞩目,其产品纹理高雅华贵通体润泽。这些石柱在建造时从欧洲整体运输到上海,每根圆柱柱座连柱冠高为7米,重约7吨,直径1米。据法国卢浮宫艺术总监透露,目前世界上仅有6根完整大理石石柱,有2根在巴黎的卢浮宫,其余4根在外滩12号大楼。
意大利大理石通体实心圆柱
第三宝人称“汇丰狮”。这对铜狮子还各有其名,张嘴像是在“吼叫”的铜狮子名叫史蒂芬,闭嘴寓意沉默的铜狮名叫施迪。分别以当时的香港总行司理和上海分行经理名字命名,形象的寓意了吐、纳资金。按照汇丰银行香港总司理斯蒂芬(1922-1924年任职)的倡仪,专门在英国铸造了汇丰银行的原版汇丰狮,运到上海后,为了让其成为绝世珍品,原版模具就地销毁。让这对狮子成了全球孤品。如今虽然真品藏于上海博物馆,但门口1:1复制的"替身"依然威风凛凛,爪下踩着的绣球和钱币,藏着"掌握财源"的东方智慧。
八角厅之后是营业大厅,大厅上端为藻井式天棚,中央为圆拱形钢架支撑的采光玻璃天窗,用它收集光线来照明大厅。大厅内像一把剪刀的是“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前饰面有空壁龛,上方中心部位现镶嵌有浦发银行行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典礼都在此举行。
1923年外滩12号大楼落成之后,曾是汇丰银行在上海的旧址。在1955年,随着汇丰银行的撤离,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座大楼,并作为办公之用。到了1995年,为进一步恢复上海外滩的金融街功能,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迁出,将这座大楼重新归还给金融界。最终,在199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入驻汇丰银行大楼,成为大楼的新主人,同年对大楼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特别是在修缮过程中发现了1955年被石灰覆盖的八角厅穹顶,壁画也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成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精粹。1998年6月23日,浦发银行举行仪式,正式启用外滩12号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行名由书法大家胡问遂题写。(注:文中图片摘自于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