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1)家乡的抗日英雄—萧山令
李新建
这枚花鼓戏票静静躺在我的收藏夹里已经十年了,这是十年前“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期间,益阳市赫山区花鼓戏剧团,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参赛剧目。每当凝视这张戏票,仿佛能听到当年花鼓戏开场前的锣鼓声,看到台下观众肃然起敬的面容。家乡人民用最亲切的艺术形式纪念自己的英雄。每当指尖轻抚票面,仿佛能触摸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萧山令生于1892年,湖南益阳县人(今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四方山村),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曾担任过沅江县长。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临危受命,身兼全国宪兵副司令、警备司令、防空司令、南京警察厅长、南京市长等8个职位,担负起守卫南京、抵御日寇的重任。
经过26个昼夜血战,守军弹尽粮绝,12月13日南京沦陷之际,萧山令拒绝撤离逃生的机会,誓与南京共存亡,率部浴血拼杀至最后一刻,在身中数弹、众敌包围的情况下,举枪自杀,壮烈殉国,血染金陵,成为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阵亡职务最高的将领,时年45岁。
战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并刻名于南京雨花台抗日军人忠烈碑上。1984年7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萧山令——这位从益阳走出的抗日名将,是益阳人民的骄傲,他的事迹被搬上家乡的舞台,名字被印在家乡的戏票上,不仅是对一位英雄的纪念,更是对抗战精神的不朽传承。这小小的门票,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湖南人民在国难当头时的血性与担当。
花鼓戏票的背面,萧山令将军身着戎装,目光坚毅。这位益阳子弟用生命诠释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他的事迹在家乡广为传颂,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丰碑, 在益阳的街头巷尾,老一辈人仍会向孩子们讲述将军的故事;在当地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萧山令永远是鲜活的教材。我常为家乡有这样一位抗日英雄而自豪。
萧山令将军展现的"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与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特质一脉相承,萧山令是千千万万抗战将士的缩影,八年全面抗战中,湖南作为战略要地,贡献了210万兵员,位居全国前列;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中,湘籍将士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的长城。益阳这座湘北小城,除萧山令外,还走出了李聚奎、曾宪邦、傅碧人等抗日名将。
门票虽小,精神永存,英雄不应只是教科书上的名字,而应成为活在我们日常记忆中的精神坐标。萧山令将军等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不仅是战争的胜利,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涅槃重生。
2025年7月于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