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锁江拦日寇 同仇敌忾御敌侵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参观“上海船舶工业文物史料展”有感
上海 李金燕
2025年7月13号,炎炎夏日一个高温的日子,我来到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东楼一楼正在举办的《上海船舶工业文物史料展》进行了参观,展览介绍了上海船舶行业的诞生、发展、壮大、走过的曲折历程,这个展正好让我对网站进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有了思路,重点就写抗日战争中上海船厂工人与日敌斗争的故事。
19世纪中后期,外资与本土船厂开始沿黄浦江、苏州河纷纷设立,外资船厂和上海本土船厂各有十多家。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在1865年创立的,1867年开始造舰船。上海做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当时有近百万产业工人,这里面不乏进步人士,从辛亥革命同盟会率领的革命力量在上海起义、五卅运动以及上海市第三次武装起义,这些革命运动江南造船厂的工人都积极响应参加活动了。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上海船舶行业的职工怀着救国拯民的豪情壮志,支援抗日前线,投身地下活动,破坏日军的侵略计划,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制造的船舰,在抗日战争、紧急搬运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37年8月12日,国民党政府为拱卫首都南京,命令12艘军舰、23艘商船、8艘码头船自沉于江阴要塞。此后到9月25日,国民党政府总计沉船300余艘军舰、商船、民船于江阴要塞黄浦江水道,阻滞日军侵略步伐,支援了淞沪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上海江南造船厂积极响应政府“沉船锁江”,接下来看到家园被毁,一些熟知的亲朋在战火中丧命,人们心底的意识被唤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把来犯我们的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迟早都是亡国奴,敌人的屠刀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全民抗日情绪的怒火被点燃,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工人在抗战中的几个故事。
1937年9月—11月,淞沪会战期间,江南造船所职工们,不仅运送战场需要的紧急物资,且加班加点迅速赶制大量水雷地雷,兵力不足就亲赴真如、蕴藻浜、大场等战场前线,参与铺设水雷地雷、放沉舰船、构筑战壕等工作,化身战士抗击侵略者。
1937年8月16日,中国海军组织袭击日军军舰“出云”号,使用的水雷就是江南造船所的王荣瑸等工程师们研制而成的,当时所里参予水雷制作的电工张裕庭和徐福根想,新武器未经试验,一是担心海军使用不好影响威力,二是内心对日本鬼子满满的仇恨,主动提出来参加袭击行动,亲赴一线配合海军潜水员一同实施,效果出奇的好,把日军这艘9000吨级的“出云”号重创到失去战斗力,拖回日本修理。对敌人这一有利的打击,既削弱了日本海军的战斗力,又给中国海军和民众极大的鼓舞,船厂的工人们更是忍不住欢呼,大家摩拳擦掌互相鼓励,干劲更足了。
1935年9月28日,江南造船所制造的“平海舰”下水。这艘舰在1937年9月的江阴保卫战中,击落日军的9架飞机,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后被日军击沉,舰上官兵全部以身殉国,这一抗日为国的悲壮篇章,让江南造船所的工人们既骄傲又心痛,自己制作的船舰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杀敌的快乐和被日军击沉的伤心交织在一起,内心深处迸发出更强烈的反抗意识,迅速又投入到对敌战斗中。
做为船厂的工人不能总是亲自参加战斗,但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出手,1939年,日军将中国海军自毁的“民生”号打捞出水,拖进江南造船所修理,其目的是准备用于侵略。任务被派到江南船厂,在敌人的监视下工作的的工人张根宝和孙增善用眼神交流内心的想法:共同的念头就是不能让敌人的计划得逞,二人冒着被杀头的风险默契的将八根海底阀上的管子全部拆除,大水迅速往舱里涌入,五百吨级的“民生”号再次沉没,这一举动招致了日本鬼子的暴怒引来疯狂杀戮。
14年抗战之路,牺牲了多少人?这是条用无数民众和烈士的鲜血铺就的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日军仍然盘踞江南造船所。次日,造船所的一千多工人涌向厂区,要求日军撤出,日军开枪恫吓,愤怒的工人们用砖头、石块为武器反击日军,逼迫的日军派翻译出来道歉,与工人代表谈判。
这两张图是1947年7月6日江南造船厂码头,中国政府接受战败国首批军舰的典礼的盛况。
故事还未结束,1947年7月6日,中国政府接受战败国首批军舰的典礼。在江南造船厂码头举行,此后三个月,中国相继接收4批共34艘日本投降军舰,总吨位约3.4万吨。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经列强侵略和欺辱以来,第一次获得外国海军的战争赔偿。
虽说接收这批军舰的是国民党海军,但看到此刻,我的心情一下子复杂起来,自鸦片战争以来,屈辱百年的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在海上更是屡战屡败,丧失了诸多主权和尊严,而此次接收日本投降军舰,是近百年来第一次获得外国海军的战争赔偿,标志着中国在历经磨难后开始以胜利者的姿态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权益,扬眉吐气之感油然而生。抗日战争胜利了,但只有日本军队承认失败,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方面受降,然后日本人陆续撤走,第一次看到抗战胜利的一个具体体现,这是对无数浴血奋战的先烈们最好的告慰,那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民族自豪感一下子涌了上来,有欣慰有振奋却有些难以言表。
我不由的好奇,这些军舰后续的使用情况,经过搜索就介绍一艘吧:如“黄安”舰(原日本海军“海防81”号),中国接收时称“接22”号,编入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舰队。1949年2月12日晚舰上部分人员发动起义,次日抵达解放区连云港,1950年4月被命名为“沈阳”号护卫舰,1950年6月南下归属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并进行了武器装备的加装。同时,这些军舰对于当时中国海军的重建和发展有一定的助力,让人们对国家海防力量的壮大、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江南造船厂为基础的上海船舶工业迎来光明新生。从仰赖技术支援到自力更生,再到领跑世界,上海船舶工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研发之路。船舶工业的职工们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攻克数以万计的继承难关,创造出无数项“中国第一”乃至引领事业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的工业海防、基建、贸易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参观上海船舶行业的历史,最深的感受就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吾辈自强,振兴中华!
书于2025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