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细思念宝鸡
——读陕西司徒彪、张景生新著《宝鸡市旅游门票图录》
钱宝林
8月8日上午,承德的天上下着小雨。9点30分,投递员给我打来电话,说有我的邮件,不好放在报箱里。并问我在不在家里。我回答说:在!我这就下楼。心里便想着,准是司徒老师的信到了。从投递员的手里接过邮件,返身上楼,急忙打开邮件,正是司徒彪老师寄来的他与张景生老师合著的《宝鸡市旅游门票图录》。再看微信,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司徒彪老师也给我发来信息,投递员打电话给他,通知让我尽快把邮件取回来。这让我很感动,券友间的情谊就是在平常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翻阅带着墨香的《图录》,它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入了宝鸡,带入了宝鸡的四区八县。
阅读前言,最精到的还属旅游门票“当它完成入场凭证的使命后,其艺术欣赏价值、文化传播价值、旅游宣传价值与收藏价值便愈发凸显。”正是作者有了这个前提意识,才有了付诸实施的强力工程。可以想象的出,即使是下了决心,其实施过程的艰难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
回头看,封面朴实无华。渐变的蓝色,火红的凤凰,腾飞的群鸟,古寺的飞檐,远山的倒影,都给人一种恬静中探索究竟的气氛。作者的匠心可见一斑。
从目录上看,次序有秩,它犹如我们国展券集制作的要求一样,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感觉。四区八县加上附录,001—167页,引导你深入地读下去。可以实实在在地说,这种方法,也给我们券界一种信号,它可以是一种《图录》制作的样板,在我们全国的各级组织和个人中借鉴和推广。
说《图录》,就是要去掉那些冗词赘句,或是连篇累牍。作者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它的开篇,即是金台区的金台观。上边是金台观的简介,下面用一张图片,美观大方,给人一种洗练的感受。在门票排列上,自然是从早、中、晚期排列。排列中又有审美情趣在里面,或罗列或叠加,错落有致,而且没有一句冗言赘后,一切用门票说话。
这是一本教科书级的《图录》,有了它,我们可以坐游宝鸡。我以为,有了它,我们可以窥到宝鸡的景区景点全貌。即使你这辈子也去不了这些景区景点,司徒彪和张景生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
说实在的,我是在70岁上,才踏上陕西的宝地。游西安、登华山、赏兵马俑、探华清池。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象征意义,是说知识可以越积越多,实践可以增加阅历。我们现代的人,行万里路不是什么稀罕事,读书却是无止境的。就说这册《图录》吧,汗颜的是,翻遍了整个《图录》,我也只去过一个景区,那就是法门寺。所以说,这册《图录》成为我的珍爱,也希望看到众多的券友老师们把我们多年积累的心血编辑成册,让我们的各个门券组织和个人开出更多和更加绚丽的花朵。
2025年8月8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