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苏轼在凤翔

陕西:张景生
显示日期2010-12-01;访问次数:479; 电脑端

  北宋嘉佑六年,26岁的青年苏轼告别家乡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在天寒地冻的农历腊月,翻越难于上青天的秦岭蜀道,带着爱妻王弗,来到陕西凤翔府,履任该地的签书判官,开始了自己踏上仕途的第一站。

  年轻的苏轼踌躇满志,决心在凤翔埋头苦干,做出成绩,实现自己忠君报国的理想。到任后,他走访民间,调查研究,了解到当地百姓最为苦怨的是所谓的负责押运官家物资的“衙前之役”。凤翔府每年都要砍伐收购大量竹木,沿渭河入黄河漕运到都城开封,供皇室使用。这些竹木由官府摊派给百姓押运,规定每年秋夏之交起运并交货,如有损失由押运者赔偿。但这个时间正是河涨水旺的雨季,每每船翻货没,或者延误运期,轻则受杖责,重则赔偿货物,以致家破人亡,百姓苦不堪言。由于官府按各户田产家财摊派此役,为了逃避负担,许多农民不敢多置田产,不愿多植桑农,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苏轼了解情况后非常痛心,经多方奔走,终于把衙前之役运送时间改为“自择水工,以时进止”,避开水患,减少危险,使“衙前之害减半”,受到凤翔官民的一致称赞。

  苏轼非常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年连续大旱,田野禾苗几乎干枯绝收。苏轼便不辞劳苦,亲往太白山祈雨取湫,之后不久,天果降大雨,旱象得以解除,苏轼喜出望外,与民同庆,并将才落成的亭子命名为“喜雨亭”,作《喜雨亭记》志其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领导百姓疏浚城东原来的饮凤池,引城北凤凰泉水入池,如同今天的水库,“涝则闭之以蓄水,旱则泻之以灌田”,并改名饮凤池为东湖,成为凤翔一大景观,至今仍是游览胜地。凤翔百姓为了纪念苏轼,特在东湖修建了苏文忠公祠,作为永久纪念。

  苏轼夫妇感情甚笃,非常美满。其妻是个贤内助,在苏轼为官期间,多有谏言,其贤淑言行,为凤翔人所称道,所赞誉。平时,他们夫妻游园赏景,夫唱妇和,和睦相敬,一时成为地方之楷模,甚至影响了当时的民风,大家竞相效仿,蔚为家庭之美德。苏轼夫妇离任后,凤翔人在东湖修建了鸳鸯亭,以亭喻人,传为佳话。现在,鸳鸯亭已经成为凤翔东湖的标志性建筑,多次出现在东湖门票上。

  苏轼,一位伟大的川人,在他初仕的第一站,就显露出亲民爱民、关注民生、敢作敢为的高尚品质,并在凤翔留下了很好的官声。2007年9月,全国各地著名苏学专家云集凤翔,召开“苏轼在凤翔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凤翔是苏轼光辉一生的起点!

 

 

【编辑:张宝贵】

编辑:张宝贵

姓名:许海翔; 时间:2010-12-01 08:06:50

文章与券相得益彰。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0-12-01 08:14:55

好文章,学习了。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0-12-01 08:20:39

“本站发表文章总数”应为100篇啊?

姓名:雪域羊; 时间:2010-12-01 08:40:35

又见苏轼,又见张老师~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0-12-01 09:29:47

券文并茂,学习了!

姓名:罗恩福; 时间:2010-12-01 10:43:45

勤奋的耕耘者,敬佩,向您学习。另,本舜先生您在网上,复信收到否。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0-12-01 11:31:49

券文并茂,学习欣赏了!

姓名:林强; 时间:2010-12-01 12:15:39

文章与券相得益彰,文章好,券精致,谢谢张老师和藏友分享佳作。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0-12-01 16:41:09

景生先生对苏轼研究很有见解,佩服!学习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0-12-01 19:35:00

张老师券文并茂的文章,让苏轼这一亲民爱民的好官跃然纸上,谢谢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0-12-01 21:23:36


苏轼在凤翔,
为官有理想,
百姓皆称颂,
古今树榜样。

姓名:刘伟章; 时间:2010-12-01 21:43:15

向张老师的辛勤耕耘、笔耕不辍表示深深的敬意!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0-12-02 08:06:07

谢谢大家的鼓励,谢谢!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