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女,不负韶华
细雨如酥,润物无声,江南自古便是才子佳人辈出的沃土。温婉灵秀的山水,孕育了多少风华绝代的女子,她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又一抹令人惊艳的亮色。而在如今的北京,一座象征着权力与文化的紫禁城内,也隐匿着一位来自江南的才女,她用自己的才情和热爱,默默耕耘,为中国的门券收藏事业点燃了最初的火花。她,就是朱虹老师。

衡阳第十八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我有幸与朱虹老师相识。她温文尔雅,谈吐不凡,对门券收藏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知识。之后的交往中,朱虹老师更是时时鼓励我、引导我,为我的《文广斋》十周年庆典题写贺词,赠送我许多珍贵的字画作品。她的鼓励和支持,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的收藏之路。
而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却让我对朱虹老师有了更深的敬佩。原来,她竟是门券收藏界当之无愧的启蒙者和吹哨人! 40年前,她以“朱赤”的笔名,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你喜欢收藏参观券吗?》一文。这篇文章,在那个门券收藏尚属萌芽的年代,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收藏爱好者的心田。
文章中,朱虹老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门券的艺术价值、历史内涵和收藏意义。她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郭沫若故居和圆明园圆史展览门券上的文化密码,展现了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一句“同学们,把你的参观券留下来吧,用它去编织一幅祖国灿烂的画卷!”更是点燃了无数年轻人对门券收藏的热情。
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顾中国门券收藏的历程,朱虹老师的这篇文章,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是正式媒体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门券收藏的文章,更是开启了门券收藏登上大众视野的先河,为后来的门券收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古江南多才女,而朱虹老师正是这众多才女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她出生于浙江台州,江南水土的滋养,赋予了她灵秀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年创作诗歌及散文,作品散见于各报刊媒体,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人。喜爱摄影、书法、收藏、行走,用自己的视角记录着生活的美好。现居北京,虽然身处紫禁城旁,却依然心系故乡,热爱江南,品味江南。
在门券收藏的世界里,朱虹老师不仅是一位启蒙者,更是一位默默付出的耕耘者。她用自己的才情和热爱,为门券收藏事业点燃了最初的火种。而她的谦逊低调,更是让人敬佩。
作为台州老乡,我为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默默奉献的朱虹老师而感到无比自豪。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谨以此文,向朱虹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感谢您为门券收藏界所做的一切,期待您再次活跃于门券收藏领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


编辑:吕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