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全面介绍秦俑生产工艺全过程的参观券

陕西:刘伟章
显示日期2010-12-05;访问次数:561; 电脑端

  初赏该券时,一看它的标题——秦汉文化艺术厅参观券,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枚杂券,并非正宗风景名胜景点的门券,故而也就很不在意。但就在突然间,我猛地发现了该券的亮点,并且不是一般的亮,当时心里瞬间有了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了许久的门券吗?虽然它并非秦俑馆门券,但它却具有一种其他秦俑门券所不具有的优点。秦俑馆开馆30多年来,发行的门券不在少数,但综观其券面不外乎以下4个方面:
(1)、秦俑馆或一号坑外景:突出景区
(2)、一号坑全貌:凸显其雄伟气势
(3)、单个秦俑:细化到个体,显示当时高超的雕塑艺术
(4)、头部特写:注重了神态、个性的逼真刻画
    秦俑馆作为一个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掌握的发达的制作技术,但它从建馆以来发行的所有门券图案中,从未涉及到秦俑的制作生产工艺,这也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你看,券面下方从左到右的图片,完整的记述了秦俑的制作工艺全过程:首先是泥塑成俑的粗胎,经几名工匠二次复泥正在加以修饰和刻划细部,再到衣纹、铠甲、腰带、带钩等的装饰,最后是俑头的安装
、加固、彩漆的上色等,同时制作过程还涉及了许多美学、物理学等知识,券面真实再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及当时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这枚券对于制作秦俑专题或者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专题来讲,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补缺吗?


注:此券为2011年《门券博览》订刊赠券之一

 

 

【编辑:张宝贵】

编辑:张宝贵

姓名:红榆; 时间:2010-12-05 09:11:45

我也有这券,过去觉得它是枚不起眼的杂券,并非馆类券,现在经刘友一介绍,感觉了它的价值所在,真是一枚好券,感谢介绍!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0-12-05 11:05:18

经伟章老弟一说,我也才注意到了。看来集券之道确实在于研究,不研究,再好的票放在手里也会可惜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0-12-05 19:25:14

刘伟章先生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常人认为不起眼的,有心者往往就是大材!
这券只有副券但没存根,按卖券者说什么品相不品相,其实不论。能用得着、用得上、用得好的就是好券!关键在于潜心研究、思考、构思,在于应用和需用。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0-12-06 16:03:23

藏券,识券,关键在于研究。

姓名:李小四; 时间:2010-12-12 20:44:12

伟章老弟很有心思,善于研究,向你学习。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