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明部长曾明确指出:组织建设不够完善,门券收藏队伍青黄不接,是当前券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判断切中要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全国第20届门券收藏展览期间,我曾负责组织历年券友通讯录展览的相关工作,有机会翻阅了这些收录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各地券友印制的通讯录,感受非常深刻。当年那些30—40岁的联系人,如今大多已年过六旬。这意味着,当前门票收藏的主力军,与30年前几乎仍是同一批人,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确实亟待改变。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四川省旅游协会文化旅游收藏分会近年来在组织建设方面独辟蹊径,有意吸引80后、90后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组织,为协会注入了新鲜活力,也让协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据该协会对成都市60名会员的年龄统计显示:50后有20人,仍是协会的主力军;40后、60后、70后、80后各年龄段约有9人;更有4名90后会员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协会群体的年龄结构。
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1、推动领导班子年轻化。协会成立初期,创始人胥昌同便立下规矩,会长最多连任一次。在他任期满后,力荐大量年轻门票收藏爱好者进入协会管理层;同时明确,年满70岁的集友不论收藏资历如何,均不再担任实际职务,退居二线。年轻的管理团队带来了新思路、新活力,也吸引了他们身边的朋友加入协会。
2、让门票展览走近大众。协会成立多年来,始终坚持“收藏与展览相结合”的理念。会员除每月活动时相互展示藏品外,还主动将门票展览延伸到社区、学校、文化馆、博物馆、景区等公众场所。通过这些贴近大众的展览,让更多人了解门票收藏的魅力,从而吸引了不少年轻爱好者加入。
3、主动与其他收藏领域跨界联动。收藏者往往兼具多种收藏爱好,许多门票收藏爱好者同时也集邮、集烟标。成都集卡协会成立时间虽短,但年轻会员众多。门票协会与集卡协会通过联合办展览、搞活动,成功吸引了几位集卡爱好者转向门票收藏领域。这种跨领域联动,为发展新会员提供了有效路径。
4、借力网络平台拓展年轻群体。近年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影响力渐弱,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QQ群、抖音、小红书、贴吧、闲鱼、淘宝、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发展迅速。协会将发展年轻会员的重点放在这些网络媒介上,通过线上分享、互动,也吸引了一批年轻的门票爱好者加入。
基层门票协会的组织建设,核心在于破解“青黄不接”的发展瓶颈,让收藏文化得以传承。四川省旅游协会文化旅游收藏分会的实践证明:以年轻化班子激活组织活力,以大众化展览扩大受众基础,以跨界联动拓宽会员来源,以网络平台贴近年轻群体,是打破困局的有效路径。唯有主动适应时代变化、贴近群众需求,才能让门票收藏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让基层协会真正成为连接收藏爱好者的纽带、传承收藏文化的阵地。
作者通联: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小关庙后街27号
邮编:610017 电话:1356880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