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怀古四库始 滦河漾碧谱新篇
——记承德券专委组织会员参观承德市图书馆
承德 钱宝林
2025年9月1日,承德市收藏家协会门券专委会组织24名会员来到大学城西北寓新落成的承德市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前世今生,学习参观新馆的规模及现代化功能,借鉴图书馆的建筑及内部设置的审美,将我们制作的门券专集展示于图书馆的文化殿堂,以更具吸引力,审美力,观赏力,成为寓教于乐、惠及大众的珍品。

位于滦河之畔的承德市图书馆。

上午9:30分,应到的会员在赵朴初先生题写承德市图书馆馆名前合影留念。
承德市图书馆新馆位于承德市高新区凤凰山大桥南口西侧。临滦河而建,总面积1.8万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设计藏书100万册,设有阅览座席1000个。目前,图书馆开放自助图书馆、休闲阅读区、青少年读者服务区、报刊阅览区、图书借阅区、古籍阅览室等。截止到目前,该馆的总藏书量为40万册。

券专委杨利民主任介绍:本来,9月1日为星期一,是图书馆闭馆的日子,经商议,为保持馆内的安静和达到我们参观的效果,该馆特留下两名工作人员和一名副馆长接待市收藏家协会的客人们。我们为他们的特殊安排表示感谢!我们此行的目的,一是参观学习承德市图书馆;二是能够把我们门券协会的作品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展现出来,让承德市民和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我们的收藏组织、收藏者手中的宝贝。三是组织我们会员间的藏品交流。

进入一楼大厅,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读者如何登上楼梯的过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是图书馆设计者的精心之作。

在一楼,我们听取了讲解员介绍承德市图书馆的前世今生:承德市图书馆最早可追溯到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文津阁建成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那里存有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文人墨客经允许可到那里读书。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热河文庙落成,古今图书集成便存到文庙东侧的尊经阁,那里便成了文人学子的读书天地。1948年图书馆迁到南营子旧址,1988年迁到西大街,馆名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我们这个新馆建成于2024年,2025年建成使用。

在一楼的展柜里,我们看到了承德1949年10月2日的《群众日报》刊登的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套红报道。
一楼设有自助图书馆、红色文化展厅、休闲阅读区、科普乐园区和视障读者阅览室。还设有总服务台、陈列区、展览区、接待室和报告厅。

最引人瞩目的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张成林教授的水墨国画《水墨寻梦》。

一幅幅饱蘸深情感恩的画卷,让我们驻足良久。

黑白留意,水墨情深。张成林的画,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大家纷纷拍照或在画前留影。

顺着书山之路,我们来到二楼。
二楼设有幼儿服务区、少儿服务区、报刊阅览区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区。附属设施有服务台、休闲区和故事屋。这里是孩子们的读书和阅读报纸读者的乐园。

幼儿服务区。

少儿服务区。

阅读区的环境优雅安静,给人以心灵的抚慰。
接下来,我们乘坐电梯到达三楼。三楼为图书借阅区、读者自习区、参考咨询室和国学轩。附属设施有服务台、休闲区和研讨室。

在三楼东侧的一角,图书馆正在进行“一本书一座城”承德本土作家百部作品推介活动。

50多位作家的100部文学作品,大多以承德区域内发生的古今故事为蓝本,热情讴歌了在承德这片沃土上多民族地区所凝结出的如火如荼的奋斗史诗。

这是“一本书一座城”推介的部分书籍。

追溯历史,我们浸润在大千文化世界里。

讲解员不时回答着我们提出的有关图书借阅等问题。

到了四楼,来到靠北的落地窗前,凤凰山大桥历历在目,古滦河水在我们脚下流淌。让人浮想联翩。

四楼设有智慧阅读区、音乐图书馆、专题研究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录播室和会议室。10时10分,我们来到四楼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座谈会。

承德市图书馆副馆长王秋尧(左)与两位工作人员参加了券专委杨利民(右)主任组织的座谈会。
杨利民主任首先在座谈会上发言。他说:今天,包括家属在内,我们20多人参观了新建的图书馆。虽然有专业人员给我们讲解,但我们感觉还是走马观花。希望今后有时间,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阅读的乐趣。在参观中,把我们所困惑的东西,通过咨询,达到了解惑释疑。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他有市民和学生两大人流,能够把我们的藏品制作成专题放在图书馆来展示,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抗日战争、雷锋精神、风景名胜等。既宣传了我们自己,又为图书馆做出了贡献,还惠及了百姓和广大的学生群体。
杨利民主任代表全体参观人员向牺牲自己休息,尤其是馆长王燕峰亲自协调,为我们安排王秋尧副馆长和活动部负责人及讲解员及安保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王秋尧副馆长观摩高兴武制作的券集《我爱承德我爱家》。

李国林券友正在与王秋尧副馆长交流,他带来的专题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图为刘运峰券友在图书架前读书。他带来的券集是《北京中轴线》,是最新的世遗项目,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王秋尧副馆长在观摩券专委高兴武、李国林、刘运峰的券集后发言中说:在这之前,我对门券不是很了解。但从小喜欢收集邮票和粮票,今天确实是长见识了。因为我还不知道市收藏家协会还有这么一拨叔叔大爷们或者说老学者们,能把咱们承德地区和全国的旅游门券收集起来,制作成专题来展示。山庄和外庙的票,非常珍贵。我们图书馆是社科普基地,收藏家协会要在我们这里办展,我们肯定会全力配合。

券友高兴武老师说:我提个建议:我们搞一个“馆会共建”。我们建会的时间是2006年4月8日,也不短了。我们所有的藏品和制作的专题都是正能量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我们在这里可以搞一下活动,也可以交流一下门票,更重要的,是把这里作为一个展示的平台。王秋尧副馆长回复:只要安排好档期,没什么问题。



座谈会后的一段时间,刘运峰、刘远涛、杨利民、王天林、李国林、钱宝林等向出席本次活动的会员赠送了门券。

10点50分,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图书馆。
(本文摄影:杨利民 杨春清 孙金花)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