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不惧行千里 山河尽显夕阳红(上)
钱宝林
引子
9月5日至8日,承德一大帮子古稀之人,老来尽显风流,乘坐大巴四天走了四座东北城市,行程达到2000多公里,而且玩儿的是不亦乐乎,你说奇也不奇?要说怎么个玩法,且听我慢慢分解。
9月5日早晨5点30分,导游小李头天晚上通知我们在头道牌楼等车。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两人候车。两人穿着华丽,一副休闲的模样,我上前一搭讪,果然是同行者。接着,有一摩托载来一女子,她下了车,与那男子嘀咕了几句,那男子骑着摩托走了。只见那女子随手从包里拿出一沓纸来,开始打电话,听声音,是在联系我的券友高兴武老师两口子。他家住在轻小型,车子正好路过他家。导游告诉高老师,就在家门口等车吧,车号3506。就这样,东大街一站、高速口一站、上板城、宽城、平泉市,这个四天四地的33人旅游团就成了。
第一天,盘锦红海滩
大巴车跑在高速上,向着东北方向疾驶,稳当又舒服。快到中午时分,猛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我们的大巴爆了一条轮胎。司机夏师傅神闲气定,车也没停,只是减了一下速,继续赶路。直到有了出口,才下路修车。中午了,夏师傅让我们先吃点饭。修车师傅技术熟练,风动扳手,也就是20分钟,得活。我们继续向着盘锦的红海滩跑。
15时,我们的大巴来到红海滩景区。地陪王馨萍小妹儿来到我们车前,由她带领我们完成4天的所有旅游景区行程。

在第二天通往丹东的岫岩高速服务站我和高老师(左)与王馨萍(中)导游照了张合影。其实,我们还有一个目的是想收藏旅游门票。

天气有点阴暗,进入景区,远处的海岸线还能看得清晰。近看碱蓬草,恢宏博大,被水分割成优美的身姿。由于是第一次见到着奇特的景观,有的团员大声地喊叫出来。

观景区内的步道设计的和谐巧妙,与红海滩的颜色相匹配,可以说是天人合一。

碱蓬草滩海相连,它被大自然刻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也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受。
红海滩的成因,是独特的碱蓬草在海滩湿地生长形成的,大片大片的碱蓬草长在一起就汇聚成了红色的海洋。王导说:如果是在十月份,颜色更加鲜艳动人。后来,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种适宜在盐碱土质,也是惟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正常年份3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都可出苗,7—8月为花期,9—10月为结实期,11月初种子完全成熟。深秋成熟时植株火红,热烈如火,鲜艳欲滴。火红就是它生命的形式与内容,它无需人撒种,无需人耕种,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时光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火红的生命色泽。红海滩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门票。

没看够,王导带我们到了又一片新天地。
盘锦大米闻名于世,我们看到稻田里的稻田画,远处的风车,神秘的小木屋,就好像融入了童话般的梦境。面对这样的景致,我忙着用手机微信给家里的儿子传了几片。儿子马上回到:那稻田,不是开心麻花,沈腾马丽拍电影的地方吗?哈哈,我们这些老朽哪里知道啊!

时间过得飞快,王导招呼我们上车。她提议给我们这个市内的小团照张合影照。我们之前还互不相识,是这次旅游的缘分让我们相识。14个人中里面有一位年长的,你们看出了他是谁吗?答案我们在后面揭晓。
第二天,丹东凤上河口及断桥
6点钟开饭,6点30分,我们准时从盘锦的正大酒店出发,目的地是丹东凤上河口。11点40分,我们到了沿中朝边境一处农家院用午餐。用完午餐,王导让我们到沿鸭绿江边照相。这里是当年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渡江点,与朝鲜有一步跨只说。

在一步跨渡江点照完相,我们继续赶路。

来到上河口火车站,这里的气氛不一般。我们首先观看了一部VR,是描述长津湖战役的。接着参观了彭德怀元帅曾经使用过的指挥所。团友们在凯旋门处留影。小火车来了,我们有序地进入了3号车厢。

无意中,在国门处捡到了一张卡,可能是乘坐小火车用的,但我们没有。


图片清晰、史料详实、读之感叹、观之泪目。

只有对党、对人民、对民族有着深厚情谊的人,才敢于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

凤上铁路永载史册。

丰碑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自河口首次渡江参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战例。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烈士于1950年10月23日夜在河口渡江,同年11月25日,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中朝友谊和世界和平,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2001年,在这里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的热播,一下子吸引了众多惊奇的目光,鸭绿江河口和龙泉山庄作为《刘老根》的故乡而享誉祖国的大江南北。
1982年,著名词作家邬大为到河口采风,被鸭绿江河口的景色所陶醉,欣然作词,由铁源作曲,谱下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经蒋大为一唱走红。

换乘小火车过74公里隧道(象征),我们来到丹东国门。这座桥头堡式的国门,庄重华贵,简洁而威严。

登上国门,俯瞰上河口铁路桥。我为团友老王夫妇合影留念。

高兴武夫妇在丹东中朝边境19号界碑前留影。

这座铁路桥虽然不再使用,但他的铮铮铁骨依然威严。

乘坐游艇在鸭绿江上观光。

据艇上服务人员介绍,这是朝鲜方面一座卷烟厂。游艇在江中行走,望向朝鲜一方,那边静静的,连个走动的身影也很少见。

游艇从这里折返,在江中,大桥和国门清晰可辨。

凤上河口纪念册

丹东鸭绿江断桥门票
傍晚时分,我们的大巴来到了丹东市内的断桥。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圆形桥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航行。每次旋转须20分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
1909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为当时殖民机构日本驻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1943年4月当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实行殖民统治的日本人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
抗美援朝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美军为切断中方供给线,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这座桥问世100多年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及强起来的艰难历程。站在断桥之上,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增强爱国热情,还可以展望未来,更加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在桥头由迟浩田将军题写的“鸭绿江断桥”留影。

走在断桥之上,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暮云合璧,华灯初上,看我祖国,豪情万丈。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所有这些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月上东山,在朝鲜一侧是他们的城市新义州,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我和高老师互换着拍摄了参观断桥后的最后一组照片。虽然流连忘返,但我们还是按照王导的指令时间归队。此时的断桥,在彩云追月中和霓虹灯变换的装饰下,显得更具辉煌。这是告慰英魂的典礼,也是中华民族无声的宣言。

今天的好戏还没有完,我们又来到安东老街。这里荟萃了特色小吃、旅游文创纪念品、文艺演出等。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可谓热闹至极,相比我们自己的承德老街要是这个样子,那该多好啊!
(本文摄影 高兴武 钱宝林)
明日敬请关注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