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带您走近百年程阳永济桥
罗斌林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杰出代表,侗族村寨大多建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桥上的亭子,供人休息,聚会交流,遮风挡雨,因此叫“风雨桥”。

程阳永济桥,又叫程阳风雨桥、程阳回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城北面林溪镇境内,程阳永济桥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程阳八个寨的五十位长者组成“首士团”牵头募捐修建,他们发动人们捐钱、捐木、捐粮、捐工,请来“桑罢”(石匠)、“桑美”(木匠),前后花十二年时间,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建成。其中凿石、备料、砌墩用四年,拉木、架梁用三年,竖亭、盖瓦、装饰用五年。


程阳永济桥横跨林溪河,是典型的侗族建筑,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有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桥中亭子飞檐高翘;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程阳永济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廊、亭、塔、阁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关于为什么又叫回龙桥,侗乡程阳至今还流传着民间传说:一天,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过桥,河底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一下把女的卷走。原来是河里的螃蟹精看上了那女子而作怪。丈夫急得在河边大哭,差点想投河陪妻子而去...哭声惊动了水底的一条花龙,它为男子的痴情所感动,于是施法将螃蟹精击杀,救出了女子。恩爱夫妻终于重聚。后人为纪念花龙,就将河上那座小木桥改建成画廊式的风雨桥,在桥柱上刻了花龙的形象,故称它为回龙桥。

程阳永济桥为木石结构大桥。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它的建筑特点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穿斗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在山区的民族地区中使用比较普遍。程阳永济桥桥亭桥廊的建筑便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程阳永济桥“木上加木,层层递出”、上部木结构对下面的组合梁支点起刚性固结作用的方法,既可得到较大的跨度,又能增加承受力和桥面的高度。另外挑梁以桥墩作为支点,要是无重物压着,就容易倾覆,所以在桥上建的五座楼亭不仅仅出于艺术上和作用上的考虑,还各自起着重力平衡的作用,增加桥的稳定性,使负载近一百吨的正梁得以安然不动,减少跨中的变形,整个设计非常符合力学原理。
程阳永济桥上有5个塔式桥亭,中央桥亭最高,为4层六角宝塔式楼阁,为挺颐式;中央桥亭两边各有一座略低一点的4层四角宝塔式楼阁,称东西台亭,为多重檐攒尖顶;靠桥头两端各有一座4层殿式楼阁,称东西墩亭,为多重檐歇山顶,集侗族鼓楼的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桥亭顶上装有用红土烧制的葫芦,象征如意吉祥。桥亭之 间的瓦梁上,装饰有4个葫芦和倒竖的鳌鱼;每个彩绘檐角都有一只木雕仙鸟,色泽鲜艳。程阳永济桥的桥盖,采用青瓦白脊戗,形成黑白分明的横线分割,给人以庄重典雅的艺术美感。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的程阳永济桥与赵州石拱桥、泸定铁索桥并称世界历史名桥,而程阳永济桥是榜单中唯一的木桥。
郭沫若先生曾题诗曰: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