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券友记》
湖南 龙小平
2016年5月27日,受中原券友相邀,余自湘水之滨北上郑州。时值五月熏风,列车穿行于葱茏沃野,忽忆白乐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之句,然中原草木葳蕤,竟无半分枯寂意。此番赴会,乃中部地区第五届旅游门券交流节暨河南省第十一届票证门券交流大会,恰似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约。
河南,华夏文明之摇篮也。《诗经·郑风》有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这片土地自古便孕育着鲜活的生命力。今之河南券友,承古韵而开新局,其协会隶属省收藏协会,竟将集券家、旅行社、景区从业者、收藏商熔于一炉,恰如杜工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气象,纳千秋雅趣,容万里宾朋。
盛会设于郑州,九省通衢之地。贾谊《治安策》言“梁足以捍齐、赵”,中原腹地自古便是文明交汇处。会场内人声鼎沸,各地券友执券相示,或品评图案精拙,或考据历史源流。余登台发言时,但见满座皆痴心于方寸纸券者,忽觉韦应物“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之慨——虽初相见,却似故人归。


王洪恩兄乃中州券界耆宿,早在长沙古玩市场便与余结缘。其人在郑州经营收藏品,终日与故纸为伴,却具现代商贾之智。每见其持券说史,眉宇间尽是对往昔的温情,恰如李太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赤子心性。张兴华兄乃汤阴人氏,岳武穆同乡,其人性情豪迈如秋日原野,驾车载余游羑里城时,指点江山,纵论古今,令人想见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慷慨。

汤阴之行尤令人难忘。羑里城巍然立于北郊,此乃世所罕见之最早国家监狱,文王拘此演周易处。张兄遥指颓垣断壁:“此正‘划地为牢’故地也。”但见蓍草离离,龟甲寂寂,忽觉《周易·系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之句在耳畔回响。想当年文王身陷囹圄却心游八极,终成弥纶天地之经典,岂非韩昌黎“不平则鸣”之最佳注脚?

更得识王继平、魏志刚、岳永战诸君,皆中州收藏界之俊彦。与之交往,方知河南人“生在河南,长在四方”之真义。这些中原儿女绝非闭户自守之辈,常携一囊券,走千山万水,其胸襟气度,颇类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洒脱。昔《洛阳伽蓝记》载中原人物“衣冠士族,尽在中原”,今观诸友,信然!
会期虽短,情谊绵长。别时王洪恩兄赠余一套中原名胜门券,观其上古塔巍巍,阙门森森,忽悟这方寸纸券实为文明碎锦。欧阳修《浪淘沙》云“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然中州券友以藏会友,以券传情,竟将别离化作期待,使“恨别”转为“欢聚”。


归途列车南行,窗外麦浪翻金。想这片土地曾见证老子骑青牛出函谷,杜甫望岳咏怀,如今又孕育出这般生动的收藏文化。河南券友之可爱,在其既深植厚土,又心怀四方;既珍视传统,又拥抱当下。恰如这中原沃野,历千年霜雪而生机不减,经万般磨难而文脉不绝。此番中州之行,岂止券友相聚?实为一场文明朝圣,在时光碎片里,窥见了中华精神的不朽光华。
欣闻河南省第十九届票证门券交流大会即将南阳闪亮登场,春华秋实,相信本次盛会盛况空前,将为天下券友带来史无前例的惊喜!

编辑:王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