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战友的外孙女今年考上了南京大学,他们送外孙女报到后,给我带回一张今年迎新季,南大为新生们准备的一份充满创意与温情的特别礼物——定制版地铁票。这张小小的地铁票,不仅承载着便捷出行的功能,更融入了南大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校园元素。票面上,印有南大标志性的校徽图案、毛主席手书“南京大学”和南京地铁的标志。背景是南大的教学大楼,奔驰的高铁列车和南京的高楼。票面中央书写着“南京大学2025迎新纪念地铁票”字样,右上角注明“进站撕角”(但此票完整保留)。背面印有南大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传递出学校对新生的殷切期望与人文关怀。背面上方注明“非卖品”,下方标注“票价4元”这份别出心裁的迎新地铁票,不仅为新生提供了实用的交通指引,更成为一份独特的校园记忆载体,让每一位南大新生在初抵南京时,便能深刻体会到学校的用心与温暖,开启一段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大学旅程。(地铁票见下图)

定制版地铁票正面

定制版地铁票背面
南京大学2025级迎新纪念地铁票的创新及意义。南京大学 2025 级迎新纪念地铁票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场景融合与文化赋能,其意义则聚焦于红色教育与城市认同的双重价值。 这张小小的地铁票,实则是南京大学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理念的微观注脚。这张纪念票的本质,是南大送给新生的 “文化 DNA 芯片”:它以地铁为脉络,以城市为教材,让 “入学” 从单纯的身份转换,变成一场与历史对话、与城市相拥的精神启程。
一、核心创新:从 “乘车凭证” 到 “多维文化载体”
1、视觉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2025 级纪念票大概率以标志性的“阿紫”色调为基底,同时嵌入更具辨识度的校史符号 —— 如北大楼的青砖黛瓦、大礼堂的斗拱飞檐轮廓,形成 “一票见南雍” 的视觉记忆点。这种设计既呼应了南京地铁 4 号线 “紫色文化专列” 的场景氛围,又通过建筑元素传递 “百廿学脉” 的历史厚重感。
2、场景联动的仪式感营造
结合南大 “本科新生日”跨校区活动传统,纪念票或成为流程核心凭证:新生持票可参与地铁车厢内的越剧快闪、城市文化讲解等活动,出站后凭票兑换仙林校区的免费早餐与校徽纪念礼,形成 “购票 - 乘车 - 入校 - 礼赠” 的完整仪式链,强化入学体验的专属感。
二、深层意义
1、身份认同的 “第一枚徽章”
作为新生收到的首批校园文创,纪念票成为 “南大人” 身份的具象化象征。帮助新生快速建立群体归属感,尤其对跨地域求学的学子而言,车票成为连接个人与校园的情感锚点。
2、城市融合的 “文化名片”
南京地铁4号线从仙林湖站到龙江站,被誉为“紫色文化专列”沿途的重要景点有:1. 仙林湖生态景观;2.江苏园博园;3.紫金山又称钟山,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明孝陵所在地,有 “金陵毓秀”的美誉,名胜古迹荟萃;4.玄武湖,明古城墙;5.鸡鸣寺;6.南京鼓楼公园;7.南京颐和路,颐和路公馆区有 200多座民国政府要员的宅第公馆,是“民国建筑博物馆”有“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的美誉;8.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9.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常设“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10.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展示了中、美、苏等国空军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英勇事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纪念票的流通场景串联起南京的城市脉络:通过车票与校园文化产生共鸣。这种 “校-城”联动既呼应了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定位,也践行了“遇见宁,最美大学时光”的城市迎新理念。

编辑:吕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