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物馆情缘(73)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因为佛祖真身舍利的入藏而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李唐王朝21位帝王中,有8位皇帝六次迎奉佛舍利到长安或洛阳皇宫进行供养,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当送还舍利时,大量的皇室供佛珍宝便伴随着佛指舍利送入地宫。1987年拆除明代残塔时,发现了沉睡1113年的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和2499件大唐珍宝,震惊世界。
法门寺博物馆占地面积48779㎡,馆舍以唐风建筑群为主体,建筑面积13768㎡,展陈面积4000多㎡。共有馆藏文物9439件,其中一级文物138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62件,一般文物9214件。
主要建筑珍宝阁,以唐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铜浮屠为建筑设计原型,选择了重台、飞梯、四角攒尖的唐风楼阁形式。为使这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物得到更为全面充分的展示,法门寺博物馆面向公众推出了以《宁静的辉煌》为主题的法门寺文化文物陈列展,分别是法门寺历史文化、法门寺佛教文化、法门寺大唐珍宝、大唐茶事四大陈列,全面展示了法门寺文化文物的深厚内涵和大唐王朝雍容大度、雄浑豪迈的时代特征,向当今世界展现了千年之前大唐文明的风采神韵,此陈列荣获第五届全国文物陈列十大精品奖。
2003年,我陪单位的领导去西安,看望在哪里工作的同志。
法门寺承载千年历史沉淀,融合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提供心灵慰藉。无论是寻求宁静还是探索历史,都是值得一游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