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亦称为“羊城”和“花城”,简称“穗”,这些别称真实反映了广州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这座被誉为“千年商都”南国之城,也是一座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三元里抗英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孙中山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都与广州密不可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中共三大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广州起义旧址等红色遗迹遗址,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大革命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广州成为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党的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璀璨明珠。
这些景区景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每一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故事,让人们能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英勇和伟大。
从1978年至今的46年里,我曾十多次到广州,尤其是近十年来,广州的红色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陆续得到修缮,作为爱好者又去了多次打卡,现将本人在广州参观的红色景区景点的照片和对应收藏的门券予以展示,以表达对羊城的敬意之心。
广州市海珠区-孙中山大元帅府:广场(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主楼(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副楼(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主楼内景之一(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主楼内景之三(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主楼内景之四(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主楼内景之五(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副楼展厅(2024年12月)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是依托广州大元帅府旧址筹建的旧址类纪念馆,广州大元帅府旧址的前身是兴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因孙中山民国六年(1917年)和民国十二年(1923年)两次在这里建立革命政权而得名。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纪念堂:(2006年6月)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9年动工,1931年竣工。中山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面积为6.3公顷。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它采用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
广州市海珠区-廖仲恺先生纪念碑(2024年12月)
廖仲恺纪念碑位于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门前,由王震先生题写碑名。这座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提议设立,并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2024年12月)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 ,前身是 1927 年何香凝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办公楼。1982 年 4 月改建为“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因是纪念革命先驱者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纪念馆,故名。楼高两层,占地面积 1307 平方米,建筑面积 704 平方米。纪念馆周围分置有廖仲恺纪念碑、何香凝汉白玉坐像等。
何香凝纪念雕像(2024年12月)
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2024年12月)
廖仲恺纪念碑位于广州市越秀南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院内北侧。该纪念碑于1925年9月12日建立,以纪念在此为国牺牲的廖仲恺。纪念碑原名为“廖仲恺先生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极具象征意义,方尖碑的高度达到了4.7米。正面刻有叶剑英的题词"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显示出对廖先生的崇高敬意。背面保留了中国第三次劳动大会对廖先生的敬意,嵌入了《廖先生纪念碑铭》的铭文,这是对历史的珍贵记录。两级碑座设计独特,上一级每边长度为1.6米,高度为0.3米,增添了纪念地的庄重感和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