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门券收藏活动四十年
中藏协票证委门券部部长 王运明
(2025年11月19日)


全国第二十二届旅游门券收藏展即将揭幕,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在这里召开门券部工作会议,以这种方式,隆重纪念门券收藏活动开展四十周年,并借此机会总结和安排有关工作。
一、四十年历程的回顾:
第一阶段:(1985年8月——1990年6月)门券收藏活动的初创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的崛起,1985年8月,以武汉举办的首届旅游门券展和8月20日朱虹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以及9月诸张林在《中国旅游报》刊登交友广告为标志,正式拉开了我国群众性门券收藏活动的序幕。首届门券展览的举办,向社会宣告了门券收藏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你喜欢参观券吗?》的文章,是主流媒体第一次宣传报道门券收藏;交友广告则是由个人封闭式集藏,走向与外界同好联系,组团式发展的号角,门券收藏活动开始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化。
第二阶段:(1990年7月——2006年6月)门券收藏活动的繁荣期:
从六届—到十四届全国展,是券界发展的黄金时期,以1990年7月,全国旅游门券收藏活动协调组在北京成立为标志,券界进入了群体整合、全面发展的协调组阶段。协调组制定了券界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变无序为有序,促零散为联合,为全国券展规范化运作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各地门券组织纷纷成立、遍地开花,从而吸引了一大批收藏爱好者,逐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收藏组织体系。交流活动有声有色,办展水平明显提升,门券收藏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1992年10月,在全国第七届旅游门券收藏展览上,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门券收藏研讨会。并催生了与全国券展同步举办理论研讨会的机制,基本形成了券界活动的总体架构。
第三阶段:(2006年6月——2019年7月)门券收藏活动的探索期:
随着券界的发展,围绕协调组存在的合法性以及券界的发展方向。券界进入了寻求正规化、合法化社团组织的探索时期。以2006年6月成立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门券专业委员会为标志,券界进入了中券委阶段,中券委的领导作用一度时期是积极的,确实鼓舞了大家的士气,让券界似乎看到了希望。期间,《中国旅游门券》报、《门券博览》期刊,以及门券收藏研究网、朝花网等门券媒体,对宣传和推动门券收藏活动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诞生的门券理论部,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倡导了“文化引领、理论先行”的指导方针,并积极有为地开展工作。中券委后期,由于主帅脱位、无为而治,连全国门券收藏展览都难以延续,失去了全国券友的信任。
以20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全国旅游门券收藏组织联盟协调会议为标志,券界进入了券联盟阶段。2017年9月在平遥展会活动期间,全国券联盟以及所属理论部完成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券联盟以指导服务的方式去协调各地门券收藏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了管理的运作机制,对于推进门券收藏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阶段:(2019年7月——现在)门券收藏活动的规范期。
以2019年7月中国收藏家协会发文,正式成立中藏协票证委门券部为标志,券界进入中藏协阶段。券界经过曲折的探索,终于完成了合法化、正规化的发展进程,在门券发展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40年来,门券由原来单一的人门凭证功能,经过众多收藏爱好者的聪明才智,不懈努力,挖掘出具有收藏、鉴赏、展览、研讨、交易、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的功能。旅游门券收藏也从初级的原始方式一路走来,在不断借鉴、开拓、创新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交流、展览、研讨等运作模式和特色体系,尤其是全国门券展览,成为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收藏盛典。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全国门券收藏活动的深入发展。
二、致敬做出贡献的群英
回顾门券收藏走过的四十年历程,伴随着我国旅游、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门券收藏活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大的变化。
四十年来,门券收藏活动的蓬勃兴起,不单纯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好的发展机遇,更缘于有一批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开拓者。其中,冯达材先生是第一位举行全国门券收藏展览,并成功举办了三届;诸张林先生是在《中国旅游报》上发起征集券友的第一人,从而推动了门券收藏和交流活动的开展;方修清先生是从武汉接手到郑州举办第四届展览的第一人,使展览正式走向全国;戴从武先生是在全国门券展上把理论研讨会列入展览活动项目的第一人;汤杰元先生率先举办了跨省份的第一届门券交流节,并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合法注册的“中外旅游门票博物馆”;李克定先生组建了全国第一个老年门券收藏团体,并创办了《夕阳红》门券收藏报。此外,姚金文先生不仅是《旅游之星》券刊的开创者,也是长期担任协调组及券联盟的负责人,是全国门券收藏组织当之无愧的旗手。此外,还有众多为门券收藏事业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做出杰出贡献的实干家。
今天,我们在举办全国第二十二届门券展之际,为纪念门券收藏活动开展四十周年,专门请到了几位在世的早期门券活动家,他们代表了为我国门券收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行者,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赞扬和铭记。我们一定要发扬券界的优良传统,弘扬券界的奉献精神,将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
三、两年来的工作总结
从全国第二十一届门券收藏展览结束以来,门券部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1、积极培养门券部后备力量。新增补了三名年富力强的班子成员,同时强化了工作责任制。
2、指导和协助基层组织进一步开展好门券交流、展览和研讨活动。2024年举办了第五届全国门券交流节,并举办了第五届“我最喜爱的旅游门券评选”活动。积极倡导基层组织,因地制宜地开展“进社会、走基层”的办展活动,为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我们的贡献。支持区域性券协组织跨地域、跨门类的联合活动。第一届长三角地区门券收藏交流会和东北门券交流节的成功运作,显示了区域联动,合作共赢的生命力。
3、修订和完善有关规则。制定和实施了《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评审员库管理办法》,修订了《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评审规则》,根据新的收藏品的相互融合,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和标准。
4、积极筹备全国第二十二届门券展览。指导乐山券协早日出台《全国第二十二届门券展览实施方案》,及时上报中藏协批复。动员全国各基层券协和广大券友,积极制作、认真选拔参展作品,协助组委会解决面临的有关问题。
5、确保了券研网站的平稳过渡。面对券研网老站长因身体原因的请求,经研究决定,由门券部接收“门券收藏研究网”网站的管理运行,由吕凌、熊斌、刘华三位副秘书长进入网站的管理层,于2024年2月网站成立纪念活动结束后,全面接管了券研网的网站工作,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网站管理人员给与隆重表彰。
6、根据券界的热点、难点找准理论研究的契合点。期间,理论部围绕正确对待门券文化的守正创新、门券无纸化趋势、门券实地封等跨界融合、门券展集创新发展、基层组织如何提升活力等课题,组织开展课题攻关和征文活动。并编辑出版了新的《高峰论坛文集》,这是两年来门券理论研究和门券文化探索领域优秀成果的集中反映。
四、今后工作的发展思路
四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门券收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继续前行,更好地成长壮大。如今,我们在新形势下,又遇到新的危机和挑战。从外部来讲是门券的无纸化趋势,从内部来讲是收藏群体的年龄老化。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挑战,想方设法化解危机,才能在创新中传承发展。
1、正确认识门券的无纸化趋势
门券的无纸化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来的,传统的纸质门券逐渐向数字化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面对时代浪潮,关键是要与时俱进,端正我们的心态。数字门券具有便捷、环保、安全等优点,游客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融入更多的数字元素,如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游览体验。对于门券收藏而言,数字门券的出现拓宽了收藏的范围和形式。收藏者可以收藏数字门券的电子版本,通过数字技术对门券进行分类、整理和展示,还可以利用数字平台与其他收藏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一些数字门券还具有独特的数字加密技术和限量发行机制,增加了其收藏价值和稀缺性。
2、门券收藏的跨界融合
解决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与其他艺术品收藏的联姻是迫在眉睫的选择。
⑴、拓展门券收藏的内涵与外延
跨界融合打破了门券收藏原有的界限,使其与其他艺术品、旅游、文化创意、数字科技等多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拓展了门券收藏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合作,门券收藏不再局限于对实体门券的收集和保存,而是涵盖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使门券收藏从单纯的物质收藏向文化创意收藏转变,进一步拓展了门券收藏的发展空间。
⑵、 提升门券收藏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在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中,门券成为旅游目的地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门券收藏在旅游文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将门券文化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呈现给公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门券收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了门券收藏的文化传播力。通过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利用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手段,门券收藏能够突破传统的展示和传播方式,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升其在社会文化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门券收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⑶、要破除传统收藏观念的束缚
门券收藏作为一种传统的收藏活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收藏观念和模式。一些传统的门券收藏者多为老者,过于注重实体门券的收藏,对门券收藏的跨界融合持保守态度,认为跨界融合会破坏门券收藏的纯粹性和传统性。他们对数字门券、门券文创产品等新兴的收藏形式和跨界成果缺乏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新的收藏理念和方式。这种传统收藏观念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门券收藏跨界融合的推广和发展。此外,传统的门券收藏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门券的稀缺性、品相和历史价值等方面,对于跨界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收藏形式和文化价值,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因此,建立适应跨界融合发展的新的收藏观念和评价体系,是门券收藏跨界融合面临的新的挑战。
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研究门券收藏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基层组织开展跨界融合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坚定信念,在传承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思想认识问题,用新的收藏理念,指引我们的实践,才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今后工作要点:
1、加强组织建设
夯实基础工程,强化领导责任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积极维护券界团结和谐的新局面。要注重培养门券收藏的骨干队伍,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从组织机制上解决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2、主动服务社会
要积极开展门券展览走基层的活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的关注热点,利用我们的独特优势,主动出击,积极办展,用门券文化反映鲜活的时代精神,激励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正能量,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升门券收藏的社会影响力,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做贡献。
3、注重媒体宣传
发挥好券研网和朝花网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传播途径,扩大门券收藏的社会影响力。要弘扬正气,鼓励先进,为券界注入了争先创优的时代新风。
4、深化理论研究:
要进一步重视门券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用创新理念引领券界的发展方向。每年要制定课题规划,根据券界的热点、难点找准理论研究的契合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门券文化的丰富内涵,不断推动门券展集的创新实践。我们要关注券界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些领引式的问题,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券界发展的行动指南。
同志们:券友们:
全国第二十二届门券展的胜利召开,标志着门券收藏活动历久弥新,又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对四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依然信心百倍,我们有责任、有能力将我国的门券收藏事业在传承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让我们齐心协力,奋发有为,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向前!
谢谢大家!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