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十二届旅游门券收藏展览·乐山盛会直报(3)
琳琅满堂彩,方寸见山河
——展览现场掠影
龙小平
乐山美术馆,此刻正沉浸于一片方寸艺术的汪洋。全国第二十二届旅游门券收藏展的竞赛单元,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深的主题与琳琅满目的展品,构筑起一座微缩的华夏文明殿堂。二百三十九框展品,如同二百三十九部立体的史书、画卷与诗篇,静默而磅礴地诉说着关于历史、山河、文化与精神的宏大叙事。步入展厅,“琳琅满堂彩,方寸见山河”的盛景扑面而来,每一帧精心编排的贴片,都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叩问与深刻的言说。

一、 历史回响:血火记忆与民族脊梁
在“抗日专题”与相关革命历史的展陈区域,空气仿佛格外凝重。这里回荡着民族的悲怆与不屈的呐喊。《抗战风云》四框,以门券为线索,勾勒出一幅全民抗战的壮烈图景;《八路军魂》则聚焦于那支人民军队的精神内核。《荆楚抗战风云》、《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将视角深入区域战场,展现抗战的广泛性与地域贡献。《南京大屠杀》仅两框,却似千钧之重,每一张门票都是对那段惨痛历史的深刻铭记与无声控诉。
视线北移,《在那悲惨的时候》与《缅怀东北抗联英烈》专题,共同将观者带入白山黑水之间,感受东北抗联十四年浴血奋战的艰苦卓绝。《抗战中的八路军纪念设施遗址》、《党旗耀抗战,券迹铭征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则引导人们循着今日的红色地标,回溯当年的烽火征程。这些专题,远非简单的票证罗列,它们是以门券为砖石,砌起了一座座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丰碑,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与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主题最铿锵的回应。


二、 山河画卷:地理经纬与文化斑斓
“锦绣祖国山河”类别,无疑是本次展览中最富色彩与诗意的篇章。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家们,用门券这支特殊的画笔,尽情挥洒对故土与河山的热爱。《中华石窟——世界艺术的殿堂》四框,串联起散落于大江南北的石窟艺术瑰宝,展现佛教东传与中华文化融合的轨迹,与“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主题遥相呼应。《丹宸永固 紫禁光华》以四框之幅,浓缩故宫六百年风雨,致敬中华建筑与宫廷文化的巅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孕育一方独特的券藏文化。湖北的《知音武汉 大美江城》、《武汉“黄鹤楼”邮资图游览券》的专门研究,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与乡情。湖南的《中国古塔》、《魅力大湘西》,一者纵览全国古迹,一者深挖本土风情,相得益彰。河北的《紫塞明珠,魅力承德》、《书院》,则分别展示了皇家园林的气度与古代教育机构的文脉。《我的最爱—横断山脉》、《南北双佛·千年对话》,《李白与安徽的一世情缘》《灵秀峨眉》《大佛门票概览》更体现出收藏家个人志趣与地理人文探索的完美结合。这些展品共同绘制了一幅气象万千、细节丰富的中华文化地图,令观者足不出户,便能神游万里,深切感受“坚定文化自信”所依托的深厚底蕴与壮丽河山。


三、 匠心独运:收藏深度与专题巧思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藏品的展示,更是对收藏理念与方法论的深度探讨。许多专题体现了收藏者独特的视角与精深的研究。《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名人》(门票封)、《异形.异质门票》,《双票封初探》在载体形式上另辟蹊径,拓展了门券收藏的边界。《水·生命之源---赞水对人类智慧的启迪》则以水为脉络,跨越地域,进行了一场主题性的人文思考,立意高远。
《跟着老电影到保定旅行》将电影文化与旅游地标巧妙嫁接,充满趣味与怀旧情感。《潞简王墓门票档案》则侧重于门票本身的发展演变,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走出长安的的威武军阵—一秦始皇兵马俑全国部分省市巡回展门券赏析》,《我爱盐都植物园》敏锐地捕捉到文化展览的动态传播过程,视角新颖。《广交集锦》、《古玩鉴藏 艺术博览》《带着粮票去旅游》等,则展现了门券与更广阔收藏领域的交融。这些专题,充分证明了门券收藏绝非简单的积攒,而是融入了历史研究、艺术审美、文化思考与个人情感的创造性活动,是“方寸之间,可见天地”的最佳诠释。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妙剪》,《夜之魅》等写意作品,用独特的视角提练汇总升华,充分展现了东方非遗之美。

结束语
总结而言,从史诗叙事,到身边小景;从形式探索,到跨界融合;再从文人雅趣,到乐山藏家的本土深耕——这些展品充分证明了旅游门券收藏是一个海纳百川、层次丰富的文化领域。它们共同昭示:收藏的价值,不仅在于题材的宏大,更在于视角的独特、情感的真诚与研究的深度。这正是“方寸之间,可见山河”的真谛,也是本届展览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全国第二十二届旅游门券收藏展的竞赛单元,以其主题的鲜明性、内容的丰富性、研究的深度性,成功地将小小的门券升华为了解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的独特窗口。这是一次全国券藏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场面向社会公众的、生动的文化自信教育课。当观众流连于这一框框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作品之间,他们看到的不仅是纸张与图案,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一片山河的永恒魅力,以及一群普通人在方寸之间执着追寻的文化之光。这场在乐山绽放的券藏盛宴,正以其无声而强大的力量,印证着:文明在收藏中传承,情怀在方寸间永驻。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