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大 山

从大山深处回来,我一直在回忆、在思考,究竟怎样写,怎样报道。参加的人满腔热情让我感动,大山深处的风光让我兴奋;一个小山村的现实状况让我感慨。
2011年1月22日,燕阵承德网、承德摄影网、承德县贴吧三个网站的人,用爱心记录了一件扶助贫困山区的善事,这让我刚刚发表的《心灵的梵呗》有了续篇的素材。佛教对灵魂的说教在现实的凡间变成了真真切切的行动。我的色觉、听觉、触觉都经受了又一次道德与情绪的洗涤。
还是用照片引导我再一次走进大山吧,具体的真实的影像胜过我贫瘠的词汇。
老梁村地处承德县的北部大山深处,是该县最为贫困的村子之一。在严冬最冷的日子里,一个阴霾的天气,十辆汽车载着衣物、粮食、还有人,钻进了大山深处。

这是一条二十多里由碎石和土铺就的盘山路,山势巍峨而险峻,峭壁陡崖,森林流瀑,风光之美,令人应接不暇。

在这里停车,领路的人让大家瞻仰奇观,大自然的杰作——站在莲花上的观音菩萨,在惟妙惟肖地惊叹之中,我想:善良、慈悲是人神共愿,是构建社会网络的基因,需要不断地优化、强化。我心里暗暗地祈祷“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山峦叠嶂,视野有限,魅力无穷。

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里海拔一千多米,人迹稀少。一路经没有遇到一辆迎面的车。

走走停停,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终于到了目的地。村民们早就等在在村口迎接,

让我奇怪的是:这么大的举动,在这个封闭的大山深处,小孩子们早就应该跑出家门,成为最活跃的欢迎者。但是看不到孩子,甚至看不到年轻人。

年老的农民高兴地迎接远方的贵宾
一袋袋的粮食和衣服送进农民家中

这是一户普通的农舍,这个场景,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


村里没有小学,孙子上学的学校在四十里地之外,爹妈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一边打工,一边陪读。撤村并校使大山深处的孩子上学难,加大了农民的负担,留下了一对孤单的年老体弱的老人。后来我和村民唠嗑,知道村子里留下的人都是这样的老人。
我再一次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有多么重要。

老人面对记者的采访,百感交集,感恩的激动,让他热泪盈眶。

这是一次群众自发的献爱心活动,没有政府和党委会的参与。但是,老人连声地说“谢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
遥远的大山,偏僻的大山,曾经是共产党赖以生存的基地。同呼吸共命运,结成了党群的鱼水之情。共产党正是从这样的大山中走出去,把红旗插遍全中国。
望着连绵起伏的大山,我的心耳边响起了殷秀梅的歌声《党啊,亲爱的妈妈》,响起了吴雁泽演唱的《再见了大别山》……
淳朴的山村农民,把一切恩惠都与共产党紧紧挂在一起。在世界上,没有那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能与老百姓这样连心。我为共产党感到骄傲!
但是,如果山村里的老人知道了现实期许多干部在以权谋私,知道了干部一顿饭,穷人一年粮的的荒淫程度,他会怎样想?
我多么希望党的干部们多多到这样的农户家里走一走,看一看!
一个没有儿童,没有少年,没有青年的村庄, 可以想象村庄是怎样的清冷、沉寂。没有童稚的欢笑,没有少年的活泼,没有青年的朝气,生活方式,生活情调都发生嬗变。
没有文化,没有生气的村子,比没有粮食,没有衣服更为可怕!
大山啊,望不到尽处,你多么深远,多么浑厚,美丽,但贫穷; 是财富,却有需要帮助。
大山,大山……

【编辑:张宝贵】

编辑: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