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先向您粗略地介绍一下,您到益阳来作客时再陪您详细参观。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位于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邓石桥村。周立波祖辈袭居至今,逐步形成。故居占地面积1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共计28间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悬山小青瓦屋顶,土筑围墙,绿树成荫,素雅无华。属于典型的洞庭湖区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景区,周立波小说《山乡巨变》雕塑巍然屹立;
周立波故居游客中心敞开胸怀迎接您
千里果蔬长廊为您游览时避雨、遮阳
宽畅的村级道路沿线安装了先进的太阳能风能发电路灯
美美丽的村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和夫人夏天观荷时留影)
立波小街;在这里可品尝到益阳擂茶,和益阳口味的农家饭菜。
来到故居,白墙青瓦,典型的洞庭湖区特色民居宅院映入眼帘,建筑平面形制:“三间两搭厢”之三合院,因地制宜,两厢非对称布局。东厢房四间,东偏房五间;西厢房七间,后厢房三间,过厅一间,西偏房四间。
门楣上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手书“周立波故居”扁额。
故居为穿斗式木架结构,青瓦粉墙,相邻庭院,错落有致,属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农舍风貌。
故居堂屋
堂屋中安放着周立波铜像;
周立波出生在这间房里,并在这里完成了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
在他回乡创作期间,周立波经常自备香烟、酒菜邀请乡民扯家常提起创作素材,召集青年小伙谈文学创作。茹志娟、康濯、赵树理等著名作家前来看望周立波曾就寝该房。
厢房与偏房之间,有狭长天井相隔。
目前,故居设有复原陈列、周立波生平陈列、周立波文学研究室三个部份。其中故居复原陈列主要陈列周立波在50年代回乡创作《山乡巨变》时的生活场景。
在景区的山间、田头,矗立着根据小说《山乡巨变》内容创作的雕塑。
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长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乡与农民群众“三同一片” 创作《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长篇、短篇小说的原型地,因而保存了他的大量遗物。他的代表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曾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
挺有意思的是周立波《自拟墓志》现向您抄录如下;
死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
一个洞庭湖边的乡野的居民,
在生前,
他唱过歌,
他晒过太阳,
他碰到过几次危险,
在娘子关前,在九华山下。
他爱过人,他也和人打过架,
在这盈满了忧郁的酸辛的泪水,
也迸发
着庄严的战斗的火花的时代里。
留在人间的他的记忆会很快地消亡,
正和他的歌会很快地消亡一样。
但是,他所歌唱的刚强和反叛,
会更加壮旺。
他所歌唱的美丽和真诚,
会永远生存。
立波先生的《自拟墓志》是他的长诗《一个早晨的歌者的希望》中最后一节。在这篇《自拟墓志》诗里,他回忆了身世与经历,也抒发了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之情。
周立波是从益阳这片热土上走出去的我国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作家。一生共著作出版长篇和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译著、报告文学等500余万字,先后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和斯大林文艺奖。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和20多篇乡土短篇小说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新主题、新风格,与同时期的著名作家赵树理享有“南周北赵”之美誉。为我国文学、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解放后,当选为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瞻仰故居,不仅可以了解周立波成长为著名作家的一生经历,还可以学习人民作家为人民的精神风范。
朋友们;来益阳吧!我会陪您参观周立波故居的。
【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