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的博山,古称“颜神”,历史悠久。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地处齐鲁两国交界之处。齐长城跨越13个区县,仅在博山境内就达65华里之长。博山段遗址上接莱芜西北境途家岭,迄通向东人博山之境“双堆山”遗址,下连博山东南苏家沟“围屏山”遗址,逾淄水,接临胸县之“沂山”。现博山境内的许多段落,至今遗迹尚存。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诸侯雄起,以强凌弱,相互争霸。这时一些大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称霸诸侯,便内修政治,外固国防。齐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的。 关于齐长城,不少史书均有记载。据《水经注》载:“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挪,千有余里。”《竹书纪年》载:“周显王十八年齐筑防以为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有余里以备楚。”《博山县志》载:“长城岭(齐长城的别称)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逸通岳阳山。”又载:“自脊西行,跨凤凰山,连原山、大王岭,出青石关之西,接莱芜境上皆长城岭也。”
齐长城的建筑结构,是采用自然石块砌成,结构十分讲究。它是博山乃至山东古代建筑规模最大的工程,凝集了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血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