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内涵 精心打造专题

——《晋商故里》专题制作心得

山西平遥:胡保平
显示日期2011-04-07;访问次数:1069; 电脑端

2010年春夏之际,“门券收藏研究网”举办了首届“莲花奖”电脑制作券集展赛活动,我所制作的门券专题《晋商故里》,在参赛中荣获多框类作品金奖。在随后举办的山西省第六届门券展中,该专题也获得了金奖。应《门券博览》杂志社之邀,让我写写制作专题的体会和思路,我也愿意认真总结一下收获和不足,以便不断提高参展专题制作的水平。

一、创意

好的创意是门券专题成功的先导。我的体会是:

1、从自己最熟悉的素材中选题。这是券界多年来的经验之谈。它的好处在于,由于是自己最了解的事物,所以能够透过现象,把握实质,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加之本土资源丰富的券品,往往是自己的优势所在,有利于扬长避短。但应注意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缺乏敏锐的洞察力 。

2、要找出独具特色的魅力。独特性是专题创作鲜明的个性,也是避免题材雷同造成撞车的有效途径。我所生活的平遥古城,不仅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而且是闻名遐迩的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曾经造就了一代晋商驰骋商海的奇迹,我所制作的专题,就是想反映明清时期以晋中商人为代表的晋商,称雄中国商界的辉煌业绩。因此,用《晋商故里》来命题,可准确表达题材的与众不同。

3、要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晋商文化,即山西商人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中和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商业思想。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体系,在我国商业文化史上,曾产生过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其优秀的品质,至今仍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晋中是晋商故里,平遥古城和晋商大院既是晋商辉煌的详实写照,也是晋商文化的丰富载体,用门券专题来反映晋商创造的业绩,追溯其成功的渊源,对于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晋商精神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布局

晋商文化有着深邃的内核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既有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也有票号文化、大院文化、寺庙文化、社火文化、武术文化等多元载体。如何能以最具代表性的有限篇幅,来反映晋商的贡献和辉煌,我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票号文化和大院文化这两颗璀璨的明珠来反映晋商的故里。

第一部分:平遥古城、票号云集。清道光三年(1823),平遥商人雷履泰在城内首先创办了日升昌票号,采用票号汇兑的方式,取代了镖局长途押运银两的解款方式。票号业成为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是当时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票号业的兴盛发展,仅平遥城内就设有20多家票号总部,占到全国票号总部的近一半,分号遍布全国各地,并扩展到海外,一度时期基本垄断了我国的金融汇兑业务,从而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一部分又分为两个段落。(1)开票号之先河,主要反映日升昌票号和雷履泰的创举。(2)执金融之牛耳,反映票号业“汇通天下”的实力。

第二部分:晋商大院、见证辉煌。票号业的繁荣给精明的的晋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晋中也因此成为“海内最富”的一方热土。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7000万两白银,而乔家、渠家、曹家、王家和常家等晋商大户,鼎盛时家资均在千万两白银之上,由此可见“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现如今,散布于晋中大地的豪宅大院,仍然能集中反映晋商在历史上的辉煌。而且这些高水平的大院精品,又是晋商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装饰文化、谱牒文化的完美聚合。

到此,一城(票号业)、五院的格局已成竹在胸。

三、谋篇

如何用静态的门券资料来反映磅礴的历史画卷?如何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我认为,关键是要提炼出蕴含其中的精华所在。

第一部分,主要反映晋商在历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用“开票号之先河”,“执金融之牛耳”来高度概括,形象反映。

第二部分,主要反映五所大院的规模宏大和各具特色。除了用数据反映规模外,关键是要归纳出五所大院的各自特点。经过对相关资料的认真分析,缜密推敲,乔家突出了“囍”字布局和电影、电视剧效应,渠家突出了“五进式”穿堂院和首家晋商博物馆,曹家突出了城堡式建筑和珍藏大雅,王家突出了官僚士大夫门第和“三雕”精品,常家则突出了书香门第和北派私家园林。正是由于抓住了特色,强调了精华,所以才能用最精练的语言,传达出最准确的信息,其过程真可谓:句句琢磨、字字推敲、能省则省、惜墨如金。

四、选材

由于晋商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山西最具感召力的旅游热线,各个景点都曾印制过大量的门券,仅我收集的大院门券,足以满足五框需求,仅乔家大院一处,所印刷的系列邮资门券就达20多种。考虑到十四届全国大展期间,山西券友展示过大院门券专题,曾系统介绍过各大院的系列门券,因此,如何精选券品,推陈出新也是一道难题。我的做法是:

1、印证主题、宁缺毋滥。所选券品都必须紧扣主题,原计划中第一部分,除“开票号之先河”,“执金融之牛耳”两段外,还有“终镖局之威猛”一节,主要反映票号汇兑业取代镖局押运的历史作用,但斟酌再三后,认为此节可有可无,故剔除了用三家平遥镖局景点门券组成的这一段落。

2、挑选精品、兼顾美观。尽量挑选一些早期券、全品券、珍罕券,以提升门券资料的含金量。如日升昌票号所选的两枚竖式早期券,不仅有鲜明的票号文化色彩,而且全品券可谓凤毛麟角,非常珍罕。渠家大院本来也有一枚以三晋源票号凭帖图案的门券,很有韵味,但因其券品偏大和其它券品搭配都不协调,影响整个贴片的效果,所以只能忍痛割爱。

3、考虑均衡、截去长版。为考虑整个专题布局的均衡性,除乔家大院用了三个大贴片以补足第一框的余额外,其它四个大院各选两个贴片的资料,加结语组成第二方框。至于乔家大院的系列邮资门券,我只选取了早期的一枚和近期的一枚,其它全部弃用。

由此可见,专题选材绝不能简单堆砌,也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精挑细选,综合考虑,服务主题,顾全大局。

五、制作

随着电脑制作门券展集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门券展集制作的外在形式美,也成为门券专题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晋商故里》的主题是反映明清时期晋商的辉煌业绩,我在专题制作中,大胆采用电脑合成的实用技法,运用多种艺术表现的手法,从细微处入手,生动的刻画了晋商文化的古朴和厚重。

1、主色调采用中黄,背景轮廓偏灰,恰当地表现了黄土高原的地域特色和晋商文化的历史积淀。

2、首页采用日升昌票号蜡像的图案,瓜皮小帽的装束,突显了商人形象和特定的年代。

3、右上角页眉处,点缀了几枚道光通宝的铜钱串,寓示了古代商人的题材。

4、页脚处用古代建筑的剪影图案,反映了当地建筑的风格,并与晋商故里的主题相呼应。

5、页眉用古代线装书的竖排方式,显示标题和章节,全篇用繁体字来表现古朴端庄。

6、将各相关景点的照片资料弱化处理后,用其轮廓衬底,来映衬建筑的宏大和历经沧桑。

正是由于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才营造出浓烈的古色古香的氛围和大气厚重的主题意境,使专题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高度融合,相得益彰。当然由于是尝试之作,所以包括色彩的浓淡,色度的轻重以及图案的繁简等尺度把握上,也有拿捏不准之处,还望大家给予指正。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历史题材的门券专题,只有把握住文化内涵这一主线,才能使静态的历史遗存转化为生动的鲜活教材,门券专题也只有追求文化品位,采用多元的文化符号和丰富的表现手法,精心打造,精益求精,才能耐人寻味,成为精品。

通过《晋商故里》专题的编撰和制作,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部好的门券专题的制作过程,本身也是创作的过程。其中既需要吸收文学创作的合理成分,如创意、命题、构思、纲目、前言、结语、文字介绍等编写过程,以及叙述类(叙人或叙事)、抒情类、议论类、说明类等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也需要借鉴艺术创作的多元化表现手法。门券专题是以门券为主要载体的作品,尤其是展览性专题,属于展示类作品。所以必须注重观赏性和感染力,以充分发挥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随着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和广大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门券展集的创新发展和精美化制作,已成为门券展集与时俱进的重要内容,只有思想性、文化性、资料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门券专题才能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并发挥其独特的宣传作用。

(原载<门券博览>2011春季号。感谢刘伟章老师传递稿件)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1-04-07 08:06:16

非常精彩的创作感受,券集作者学习的好文章。总结全面,认识到位。勇于探索,与时俱进。高奖作品,当之无愧!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1-04-07 09:24:00

经验之谈,深受启迪!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1-04-07 09:51:10

可读、可学,好教材。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1-04-07 09:57:28

是一篇制作专题的好教材,棒!学习了!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1-04-07 10:45:40

好教材,受益非浅,学习了!

姓名:寇瑞敏; 时间:2011-04-07 12:38:06

好文章,给力之作。《晋商故里》倾注了胡先生的深厚券情,体现了您综合功力,学习欣赏。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11-04-07 17:12:53

学习了!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1-04-07 18:23:09

经验之谈,受益匪浅!学习了了!

姓名:王斌坤; 时间:2011-04-07 20:29:44

制作专题的经验之谈,深刻、精辟,受益匪浅!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1-04-07 21:24:05

严密的构思,完美的作品,望尘莫及,学习了!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1-04-07 23:00:32

真知灼见,受益匪浅。谢谢胡会长!

姓名:张武鸣; 时间:2011-04-08 08:58:28

真知灼见,受益非浅.对今后制作参赛作品很有帮助,谢谢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1-04-08 13:10:29

很有见地,经验之谈。赞!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