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都知道,编组门券展集最大的成功要诀之一,在于如何用最少最精的语言文字,来体现“让门券说话”的编组要求,实现门券展览的最佳欣赏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就是充分利用门券素材上的有效信息,让信息说话,所有我们要求作品内容的文字应尽可能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有些地方不需要长篇大论,就是点到为止即可。要想做到这一点,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具体处理和表现的手法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来看看4月19日发表《革命精神 民族之魂》这部作品中的几个实用处理技巧。
该作品编排简洁精练,干净利索。初看作品的标题倒是靓丽有力度,但显得选题太大。我们常常在口头上念叨的各种革命精神,也不下几百种,区区一框九张贴片,根本不可能历数多如牛毛的革命精神。但作者取意“革命精神”,实则告诫大众在新的时代,更要发扬继承这些革命精神,因为它们都是“民族之魂”。
为了实现小内容大表现,作者在前言中首先阐述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然后说明继承革命精神的意义,最后一句话点明:“革命精神时间跨度大,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不胜枚举,本辑仅举数例以为代表。”仅此一句话,就将作品的内容限定在几个关键的革命精神之上了。
事实上,这部作品仅列举了6种革命精神,最足以说明革命精神都是民族之魂这个道理了。此时作品利用语言限定题材范畴的处理手法,一下子就会让读者减弱了作品选题太大的感觉。如此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得体。其实一般情况下,在编创门券展集的过程中难免都会有选题的偏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很多,但本作品的处理技巧,确实值得学习借鉴。

我们再看看,该部作品中的另一个特点。这部作品内容页中的说明文字语言很少,基本上是按照小标题的提示,依次列举了六种革命精神,并分别介绍每一种精神的扼要内容这个思路来编排的。而在实际作品中,我们感到各个贴片的文字组织并不均衡,其中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三节只写了个小标题,而并没有具体精神的文字介绍(下图)。

而长征精神、太行精神和沂蒙精神却做了简单的介绍,这是怎么回事呢?(下图)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凡是在门券素材上可以体现出该精神信息的,就不单独用文字说明了,这些最佳信息甚至在门券的背面体现。这个处理方法正是我们常说的“让门券说话”的真实体现,他巧妙地充分利用了门券素材自身的有效信息,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目的。非常绝妙!
笔者推荐《革命精神 民族之魂》展集的两个处理手法,在于抛砖引玉,启示朋友们在编组门券展集时,尤其是创作参加门券收藏界展赛的券集时,编写文字说明要结合门券素材本身信息,学会节约墨水,巧妙灵活处理,力求恰到好处。力戒洋洋大观追求文字说明,把展集中唱主角的“门券”变成文字叙述的插图。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