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也是人类繁衍生产最早的地区之一;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遗存着众多的古迹和文物。为了把这些珍贵的遗迹和文物很好地保存下来,我国从1961年开始公布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为“国保”单位);截至到2006年5月25日共分六批公布了2348处,其他众多的遗迹和文物则由各级地方政府公布为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用下表将其归納如下:
分 类 |
全 国
(处) |
山 西(处) |
国保 (处) |
占国保的百分数 |
有门劵(处) |
近现代重要事迹及代表性建筑 |
380 |
12 |
3.16 |
10 |
古建筑 |
1087 |
215 |
19.78 |
68 |
古遗址 |
505 |
18 |
3.5 |
2 |
古墓葬 |
204 |
11 |
5.4 |
3 |
石窟寺 |
134 |
6 |
4.58 |
4 |
其 它 |
142 |
0 |
0 |
0 |
|
2348 |
261 |
11.1 |
87 |
从上表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我省“国保”单位总数达261处,占全国总数的1/9,特别是古建筑,我省有215处,占全国古建筑总数的1/5。再加上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已达到全国各地文物单位总数的70%,这充分反映了我省是文物大省的特点,真不愧是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为了更能直观地反映我省文物大省的特点,本文试图用这些“国保”单位的部分不同时期的门券来反映它的不同特殊之处,供大家一同鉴赏。我省的261处“国保”单位,据本人收藏到的门券的大约有87处,约占三分之一,这是由于很多地方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未能对外开发,特别是一些古遗址和古墓葬,为了更好地得到保护,免受人为和环境的影响,保护比开发更为重要,例如在我市发现的王家峰墓群,虽然开始也对外开放了一个时期,也使用了门券(见下图)但不久即封闭,予以更好地研究和保护。
在我省215处古建筑中,就本人收集到的门劵有25处,值得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些有特点的景点和其门券。
一、古建筑中的一祠、二庙、三塔、四楼。
1.晋祠:是首批“国保”单位,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的侍女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随时欣赏这些侍女的形象,1999年景区启用了一套43枚的门劵。晋祠有“三绝”除侍女像为一绝,还有周柏、隋槐和难老泉两绝,这三绝在晋祠历年使用的门劵中都有体现。此外在世纪之交前后还发行使用了一套古建筑门劵(12枚),一套古树门劵(6枚)也很有特色。这里特别向大家介绍本人收藏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枚五人合用劵,票价2角5分(每人5分)。(见下图)
是一张粉色纸印的字券,这可能就是晋祠门券的最低价了,而目前晋祠门票价格旺季每人70元,淡季每人50元,已是这张门券价格的千倍以上。
2.两座著名的寺庙:三晋“国保”古建筑中佛教寺庙有155处,其中有门劵的有43处,现介绍两处。
(1)悬空寺:在浑源县城南恒山脚下金龙口西崖峭壁上,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6世纪),全寺有殿宇楼阁40间,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间有栈道相通,寺背西向东,院内南北各有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各楼阁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构思巧妙,并极富有诗情画意,令人留连忘返。(门券见下图)
是其早期使用的塑料门券,现使用的是景点图案邮资明信片门券。
(2)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相传陶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因有功于民,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始建于晋,历经重建,庙内塑有尧王及侍者像,存有碑碣十余通,载有尧王功绩。现大殿是上世纪末被焚后本世纪初又复建的。(见下图)是其早期使用的塑料门劵。
3. 三座古塔:三晋“国保”中古塔不少,这里介绍三处。
(1)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总高67.13米,底层直径30米,曾经历两次大地震仍巍然不动。(见下图)为现使用的磁卡门劵。
(2)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因塔身为琉璃镶嵌,俗称琉璃塔。始建于汉代,明1527年重建,塔身13 级,高47.31米,(见下图)为80年代使用塑料门劵。
(3)文峰塔:位于汾阳市建昌村,是儒道释三种宗教思想共同作用的产物,建于明末清初,砖石结构,高84.9米,高度位于全国古塔之首。门券下见图:
4.四座名楼
(1)春秋楼:在运城解州关帝庙后院北部,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座像,登楼门劵即按图像设计,(见下图)现存建筑为清九年(1870年)重修,二层四滴水歇山式屋顶总高30米。
(2)边靖楼:在代县城内,始建于明洪武7年(1374年)化成7年(1471年)火焚后重建,楼基高13米,身高26米,三层四滴水,楼上悬挂“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三块巨匾。门券见下图:
(3)秋风楼:位于万荣县城西南后土祠东。因楼上存放汉武帝《秋风辞》刻石而得名,现存结构为明代重筑,,楼高30米,十字歇山顶。门券(见下图):
(4)飞云楼:位于万荣东岳庙山门内,楼高22米,始建年代不详,唐贞观(627-649)已有,元、明两代重修,现存为1746年重建,结构巧妙,各层檐下斗拱密致,随结构位置不同,形状各异,与檐头32个翼角相交织,秀丽壮观。为我国楼阁式建筑的代表作。门券(见下图)
二、 古遗址,共有18处,有门券 的为两处
(1)蒲津渡与蒲洲故城遗址
唐代蒲津桥曾是通往关中的重要通道,架舟为梁,横亘树里,桥如长虹,是古代桥梁史上的奇迹,遗址是1989年发现,1991年揭示出古遗址蒲津渡渡口遗址,发掘出土有唐开元十二年(724)铸造的铁牛、铁人各4尊,为著名的有蒲津渡桥东岸的桥头实物,铁牛每尊重55-70吨,铁人每尊重5吨左右。这是我国首次发掘的渡口遗址。现使用门券(见下图)
(2)丁村遗址:在襄汾县丁村附近汾河两岸,1953年发现,发掘出我国旧石器时代既有人类的化石,人牙3枚,旧石器2005件,哺乳动物化石,纳玛象、野马、原始牛、犀牛28种,1976年又发现一块儿童的右项骨化石,起名叫“丁村人”其形态介于现代人和猿之间,加上发现三棱大尖状的各种石器,统称丁村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代表,开放初期的塑料门券(见图)
三、 古墓葬共有11处,有门券3处
(1)司马光墓:在夏县城北15公里鸣条冈,司马光(1019-1086)北宋进士著有《资治通鉴》《涑水记闻》等,墓地近3万平方米,是其祖墓地,以“砸缸救童”为世代妇孺口碑。门券系马踏飞燕邮资门券(见下图):
(2)栗毓美墓:位于浑源县东,栗毓美,清举人出仕,任多处知县和知府,按察使,布政使,道光年以治理黄河有经验,调任河东河道总督,专职治理黄河。死后为表彰他治河有功,道光皇帝追赠太子太保衔,赐建坟墓。墓地占地9324平方米。墓室墓志铭为林则徐撰写,整个墓地冰雕玉砌,为我国古代石刻艺术佳作。门券见下图:
(3)王家墓峰群:为本世纪在太原王家峰村发现的北齐墓葬,墓内壁画保存完好,被评为全国2005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为进一步落实保护措施暂停开放。门券见下图:
四、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
共有两处,除民国时期大同省第三中学和潞城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两处无门券外,其他均已对观众开放,并有门券,比较有代表性的门券均为80年代使用的塑料门券,五台县的徐向前故居;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等。门券见下图:
由于篇幅所限,三晋“国保”不可能通过门券全面介绍给大家,只想使大家能通过这些“国保”门券能对山西是一个“国保”单位的重点省份,有所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一些兴趣,促使大家能更进一步设法去认识或亲自去参观,必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故乡---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