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唐山地震纪念馆

35年前,我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儿,如今已是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然而唐山大地震的记忆和经历却一直深留脑海。76年之后,我去过几次唐山,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近十几年没再去唐山,可心里总有一个再访唐山的愿望。
7月28日,我特意赶到唐山。
在这个纪念唐山大地震35周年的日子里,参观地震纪念馆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唐山北站下火车,这里原来叫丰润站。

车站不远的地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宫寺塔 。
从北站到唐山市区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但公路状况极好,路两边的景色也很美。


唐山地震纪念碑广场和纪念馆,位于新华东道和文化路交口西南。1986年建成的纪念碑,主碑碑座高 3米,碑身高 30米。四根独立梯形柱,由钢筋混凝土挂花岗岩碑柱组成,如伸向苍穹的巨手。八幅花岗岩浮雕,记录了那场地震灾害和抗震事绩。碑身一块不锈钢匾,是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
纪念碑西面,是与纪念碑同年建起、初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的唐山地震纪念馆。1996年,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时对原馆进行了改扩建并更改为现名。扩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5380平方米,向观众展示了唐山地震、救灾及城市的新成就、新发展。
无论唐山人还是外地人,走进唐山地震纪念馆都应当有一种心灵的震撼。这种震撼告诉唐山人,我们老一辈少一辈活过来不容易,是亲人,是邻居,是同事,是朋友,是不认识的人,是解放军,是全国人民帮我们度过了地震灾难,是我们自己不放弃度过了地震灾难。不忘过去,我们才会更加珍惜今天。这种震撼告诉外地人,唐山是座英雄的城市,不屈的城市,博爱的城市,宽厚的城市,神奇的城市,他们充分了解了唐山的过去,才能能够好更准确,更深刻地诠释今天的唐山。
走出纪念馆,又沿去火车站路走马观花地接触了一下新唐山。

怀念逝者的鲜花

嬉戏的孩童

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

街头装饰小品

购物归来喜洋洋

四通八达的道路

自食其力的残疾人

街头喷泉

无忧无虑的姑娘

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

拉胡琴的盲人

卖工艺品的小贩

整洁的街道

路边的私家车

时尚的建筑

新唐山火车站正在建设中
返京的火车上,草成小诗一首,以记此行:
恶梦三十五年前,
地陷天塌人蒙难。
抗震四方无私利,
救灾八面有支援。
铮铮铁骨担重任,
片片丹心暖胸间。
凤凰涅槃增秀色,
还是一片好河山。
2011年7月29日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