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券 • 读券 • 用券

江西:彭安荣
显示日期2011-08-13;访问次数:816; 电脑端

 编者按:结合自己的实践,彭安荣先生用逻辑思维方式解读券集制作过程,是对编创券集活动认识上的升华。希望您阅读这篇文章后对进一步认识、实践、总结券集创作产生更多启迪。遵作者嘱托,也希望您阅读该作品后对其观点提出您的见解,可留言,也可与作者本人联系磋商。


 

赏券 • 读券 • 用券

——试论逻辑思维与券集制作

江西•彭安荣

门券是制作各类券集(包含纸质贴片券集和电子券集)的主要素材。如果把券集喻如人体,那门券就是其骨骼和肌肉,门券中的信息(内容)就是其气血津精,制作的技巧就是为人体着装与扮相装饰。

门券中蕴藏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便是逻辑思维的要素、依据和基础;而构思出来的券集,便是逻辑思维后的产物。因此,门券专题集的制作,离不开逻辑思维,构思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实际也就是逻辑思维的全部过程。

逻辑思维又称理论思维,属哲学范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并在认识的过程中重于分析与发展;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笔者从几十年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认识到,我国中医对病人的诊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严格的逻辑思维过程,其思维方式同样适用于编创券集。中医治病强调“辩证施治”、“审证求因”,因为不经过“辩证”,便抓不住疾病的实质。这里的辩证就是相当于“逻辑”,不辩证就不能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不认真“思维”,根本也就无从处方立法治疗。券集制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可以说,与中医的辩证施治是殊途同归,如出一辙。特别在券集构思创作之前,逻辑思维就存在于门券的这一“客观世界”里。如何把抽象的逻辑思维在编创券集的客观实际中认知、熟悉、把握、运用?我认为应该善于把握好赏券、读券、用券这三个阶段。

一、赏券

顾名思义就是欣赏、观赏、观察门券。赏券首先是视觉的感知。

一枚印制精美、图文并茂的门票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但不论图、文优劣的门券,都含有丰富的信息,且多数表现在图案里,也有部分在文字、钤印、纸质、副券中反映;说白了,就是要求作者在准备用券之初的赏券中对其饱含的信息“看清楚、弄明白”。

因此,赏券,是逻辑思维的第一步,是进入思维深层次的敲门砖。

认真赏券,能了解和认知券含信息,况且,还是美的享受,并可以识别券之真伪,赏券中又鉴券。

二、读券

有人问,券不是书,还用读么?其实,各种各样的门券形同社会教科书,内容丰富,林林总总,它不仅仅是景点形象的反映和名片,还是人文、历史、风俗、人物知识的宝库。这里所说的“读券”并非是小学生读课文,朗朗出声。而是默默揣摩,认真领悟,多次把玩,细细品味。

读券与赏券是一脉相承的,它是赏券的进一步深入。其区别就在于:读券,是逻辑思维中认知的发展,是掌握、把握、利用信息的前提,也是实践(即券集制作)的重要环节。

券的正面图案、背面文字说明、景点规格标记(如几A级等)乃至副券、存根、票价等等都蕴藏着大量信息。适时捕捉这些信息,可以为用券(编组制作券集)打好基础。

读券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门券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笔者认为多见于以下五种类型。为便于理解,我配上相关门券加以说明。

1、大众信息熟悉型:

          即便没有文字图案都能清楚了解门券信息与背景的券。

 

2、券面明示信息型:在券的正面明确介绍的券。


↑象这种券,名称、地点、图案、作用(参观券无票价)都一目了然。


↓这种门券,正反两面都有详尽的介绍,反映了较为全面的信息。

3、券背文字介绍型:很多券在背面才有详细或简略文字介绍;

这是宁夏沙湖景区券,在其背面提供了券内信息。

4、券图信息隐蔽型:券面只有景点名称、时间地点,券图无文字说明的券。


  ↑这枚券没任何提示,但其信息所表现的是临摩宋人画本《胡笳十八拍》图。

↓还有这枚,看是简单粗陋,其实所表现是当时秦俑制作的全过程.

5、券内信息考究型:门券没图案、没注明时间、地点,须由藏券人自行考究。

这券是指1989年9月3日在北京平息的由极少数人制造的反革命动乱(后改称为“1989年政治动乱风波”),如不考究,则不明其所以。

另有一种券,券面只有景点名称而未标明景点地点,但背面却有电话号码,可从电话区号中查究。(附券略)

上述分类,难免有牵强附会,但为了更好说明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权且设想的。从这可以看出,读券并不简单,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

读券,可积累信息,可产生灵感,犹如医生征集病史资料、全面了解病情后,才能胸有成竹,立法处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心里面有了底,脑子里有材料,制作券集时才会得心应手,不至于捉襟见肘。

三、用券

用券是通过逻辑思维后,由感性认识至理性认识的飞跃,也就是通过赏券、读券从“宏观世界”中所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它经过了感知——理论——积累——选择——实践——检验——再实践的整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就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券集了。

用券,还得视逻辑思维中的构思,也就是创意的情形而定。

券研网举办第二次“莲花奖”券集竞赛活动,我有幸被网站聘请为评审员,在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中,我对所有的参赛入围的58部作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逐一审视了一番,尽管分类很多,但我对编排用券情况作了归类分析,我认为这些专题制作中的用券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形式,兹就获奖部分作品作一分析,以便大家加深对逻辑思维方面的理解:

1、平铺直叙式这种券集是采用说事、讲故事般从始至末自然有序的编排方式组成。如张景生先生金奖作品《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以一首陕北民歌为主线,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到陕北”开始至1948年3月“东渡黄河走向胜利”为序排列,充分利用了逻辑思维后的门券信息,精选其中,做得短小精悍,引人注目,线条流畅,叙述自然,不愧为魁首之作。获奖作品中有多数是采用这种方法用券编排的,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2、按图罗列式:按照门券图案编排,显示出对仗工整与整体和谐。如都兴水先生的《连券》,采用三目编排,即:整幅图、不同图、相同图,就把门券中的连券表达得淋漓尽致,符合逻辑规律。

3、思考领悟式:从某事、某物引伸扩展,有议有论,以警示、启迪、教育、发人深省深思而立意的专题。如本人拙作《阶梯随想曲》,选用具有阶梯图案信息的各类门券丰富联想,说事喻人;原来展示的《路》、《沉重的思索》等等都是如此;还有最近展示的赛后作品《悟》,更是采用平时不注目的钟表、核桃、花瓶等券中信息,把人生哲理寓于其中,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这也是运用逻辑思维的有力说明。

4、发挥引伸式指从某事、某人结合某种常见现象予以挖掘、延伸并加以发挥创意制作的专题券集。如李新建先生的《毛泽东与水之情》,以老子一句经文“智者乐水”,联系毛泽东主席传奇一生与水相缘,从水之缘、爱、韵、治4个方面引伸阐述,朗朗爽口,一气呵成,逻辑思维尽显其中,荣获铜奖,当之无愧。

5、资料印证式多数是传统研究类专题。如刘铭元先生的《券字知多少》,以丰富的门券,把“券”字的字体、字形、字构、字架表现得全面细腻,韵味十足。须知,没有足够的思维分析能力是很难想象编排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逻辑思维与券集制作的关系就象是条“链”。在这里,逻辑就是“链节”,思维就是把每个链节连接成为“链条”,让它在齿轮上灵活运转;也可以这么说,逻辑是规律,违反逻辑的思维,势必使得整个链条受卡而转动不灵。

逻辑思维效果直接影响着券集制作质量。逻辑归纳性强、信息把握得准、用券正确的券集,血肉俱丰。思维形式正确,构思立意才能新颖,创意达意更加自然,制作出来的无论什么类型的专题,方能令人信服,令人佩服。“此处无声胜有声”、“细微之处见精神”,靠的就是逻辑思维的深度挖掘。

由于逻辑思维是个深奥的哲学理论,逻辑思维与门券制作又是个门券理论研究的新课题,笔者不揣冒昧在此作一初步探索,抛砖引玉,有待于众券友共同讨论;奈学识浅薄,如有不足,请大家多多指正,以为幸甚!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