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之歌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有《山行入泾州》诗:“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情趣是什么?情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爱好、玩赏、消遣 都属于情趣的范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趣。良好的情趣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驱走身心的疲惫,享受生活的美好,陶冶高尚的情操,甚至可以提升人格魅力。有益的情趣会反映在工作或学习的活动之中,也会影响对工作的热情,对他人的友谊。
欧阳修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文人名士的情趣。
宋丹丹的小品剧中一段台词很精彩——“有人喜欢吃喝,有人喜欢唱歌……”生动地刻画了当今中国人的流行情趣。。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认识与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作为景点入门凭证的门券,渐渐地有了广告作用,欣赏作用,渐渐地成长为一种艺术品。
门券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景点的旅游效益。因而,人们逐渐重视门券的艺术性,文化性,视觉愉悦性。游客对门券的喜爱渐渐扩展、加深,以致衍生了对门券收藏的情趣。
以纸张、塑料等物资材料为载体的门券,像百花园里的花朵竞相争艳,千姿百态,各领风骚。
人类社会中,任何物质有了数量的积累之后,都会发生流通。门券也是如此,快开始在同趣,同好的人群中流通。于是有了门券文化。
门券是什么?
门券是旅游留下的可见回忆;门券是艺术欣赏的愉悦;门券是求知的一扇窗扉;门券是结交朋友的媒介。
门券很轻很轻,随风可以飘去;门券很重很重,承载着文化、经济、政治的分量。
门券可以寄情,门券可以比兴;门券可以言志;门券可以说教。
门券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声的乐。有文化的收藏,是认识世界的再造,是生命价值的修炼。
门券可以消磨孤寂,门券可以唤回青春。
门券也是人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方寸中映射大道德。
门券也可以染上铜臭,逐利造假使诈,滋生不齿。
佛陀告诫人们:四大皆空,勿以物喜,勿以物悲。得失随缘。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不妄得,则神安。
北戴河之行,开我眼,增我识,启我智,让我再一次感悟门券……

(题图照片:杨帆(右)指挥拍合影。拍摄:王建池)
【编辑:张宝贵】

编辑: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