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堂斋博物馆

北京:王凤桐
显示日期2011-10-22;访问次数:884; 电脑端

    从北京地铁雍和宫站C口出来,走几百米就到了成贤街东口了。向前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一个橙底金字的牌子放在一个小院门口——北京松堂斋博物馆。

    北京松堂斋博物馆2002年2月2日对外开放,旧址在琉璃厂东街14号,2008年7月12日迁到国子监街3号(成贤街)。北京松堂斋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以民间雕刻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馆主是李松堂先生。这里收藏民居建筑的雕刻实物,包括门礅、门当、瓦沿、屋脊、影壁及其他民居建筑构件、装饰件和室内摆设等,约有数千件。展品主要分为石雕、砖雕、木雕3个部分,包括春秋时代双鱼图案的瓦;秦砖汉瓦;元明清时期的门墩、上马石、拴马桩、石雕门楼、木雕门楼、屏风、佛龛、藻井、彩绘斗拱等等。特别是馆内摆放的几对门墩,是李松堂先生收藏的400多对门墩中的珍品。其中一对是元大都时期宰相府的门礅,图案为赵孟頫绘制的“武士饮兽”“胡人驯兽”,堪称门墩中的国宝。这一元代门墩实物让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专家惊叹不已。地下室的玻璃柜里展示着馆内的镇馆之宝,是一块名为《皇帝巡游图》的清代石雕梁,历经千年而没有一点残损。

    博物馆是一座彰显了民居雕刻艺术的北京四合院,曾被评为北京十大四合院第一名。国子监街3号原是乾隆进士徐廷芳的老宅,砖雕满院,古朴厚重。清末戊戌变法时,六君子曾在这里密谈,因此被朝廷抄过。该院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四合院,经过李馆长的重新构建、装饰,满眼都是艺术品。这民间雕刻之旅从大门就开始了,广亮金柱大门,大门上的楹联是“佛道儒邻里,真善美人家”,门口一对元朝上马石,雍正年间团鹤祥云图案的台阶石,青白石鼓形麒麟门墩,门当为明朝万历镂空双狮透雕,东戗檐为乾隆年间“空城计”砖雕,西戗檐为乾隆年间“月下追韩信”砖雕,乾隆26年的门楼脊背二龙戏珠衬托出宅院的古色古香。门面四组清光绪年间木雕雀替(托木),尤其是西房檐下的“双喜双寿”垂花镂空木雕,东房檐的“麒麟送子”精美绝伦,小院中明清建筑雕刻构建就有1038件。

    整座四合院就是一件巨大的展品。第一进院,屋顶菱角檐、脊背、脊兽均为清中晚期砖雕,攀枝莲雀替镂空透雕,精美的木雕影壁,油漆彩画的垂花门被《中华民居》杂志评为北京最有代表性的二道门。第二进院,东西厢房有清晚期梁启超亲笔书写的“气象维新”石雕匾额、石雕“刀马旦”人物窗棂。北房前廊清光绪年间门楣木雕有上百个人物,石栏杆雕刻有“牡丹祥兽”,栏杆柱头上的石狮、石猴、石瓜给主人带来吉祥。整块石头雕凿出来的鱼缸,配上石雕“荷花锦鲤”,预示着连年有余。北房东西两侧为元朝保留下来的侧影壁,墙壁上“福寿康宁”“竹声震风”“马上封侯”等雕刻古朴厚重。北房的西南角上,建造的明清角楼更具有北京民居的特色,告诉人们这个宅院是书香门第。

 

    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是家私人博物馆,私立的博物馆都有资金短缺和人气不旺的问题,松堂斋就是为了人气才把博物馆搬到了国子监附近。这里地处北京文化名街,胡同里有着几百座古老的四合院,它西邻国子监、孔庙,东接雍和宫,文化氛围浓,人气旺,除北京人外,很多游客是外地来的,其中不乏对民间雕刻、四合院感兴趣的游客,他们会进入参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四合院越来越少了,值得庆幸的是,李松堂先生为我们保存下来民居雕刻的历史遗存。松堂斋博物馆则成了人们忆旧、欣赏、研究、传承民居雕刻艺术的好地方。

(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1-10-22 06:47:43

凤桐先生的大作引领我游览了北京的私人博物馆---松堂斋,如身临其境,开眼,太棒了,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1-10-22 08:04:05

非常喜欢这样的券文,知识性极强,给人以教益。

姓名:陈捷; 时间:2011-10-22 10:09:47

第二张预展票上的图是什么内容???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1-10-22 11:16:20

文好,券更好,我喜欢!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11-10-22 16:01:41

学习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1-10-23 23:12:06

非常喜欢这几枚门票。

姓名:珠江人; 时间:2011-10-24 22:24:31

如入进了北京胡同旅游,欣赏京城的古建筑。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