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园名含义
北京 王凤桐
圆明园使用的门券种类很多,券面图案包括了很多遗址,把这些券集合起来细心欣赏,就会重温历史,增长知识,同时体会景观的残缺美。圆明园门券上的文字也不能放过,值得认真思考,如:“圆明园”三个字的含义、文字书写为什么和现在不一样,等等。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雍正),命名为“圆明园”并亲题园额。康熙皇帝御书三字牌匾,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那么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对这个园名雍正解释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在治理国家上,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的理想标准。另外,雍正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在清初的佛教宗派中,雍正以造诣高深、成果卓著、为众人所敬仰的禅宗大师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康熙题写的匾额挂在“九州清宴”的前殿“圆明园殿”;雍正即位之后扩建了圆明园,又题写了一块“圆明园”匾额,挂在圆明园的正门大宫门上。如今,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南大门上悬挂的匾额,仍按乾隆时期的旧名,题为“绮春园”。这两块匾额上的“明”字,左边的日都写成目,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古时的明,左边是窗户,右边是月。到了隶书之后,还保留着窗的形态,到了章草之后,把左边窗户的形态,简化成了两横,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古帖的明字是目字旁的原因。而在草书中,明中两横是用一笔连带的,所以,近代的很多书家在写的时候就变成一横了,我们现在的简体字里,明也是一横。这两次变化,章草和今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圆明园是一本大书,永远也读不完,赏券也是学史。往事钩沉,让人五味杂陈,不过我们不是史学专家,只是浅尝辄止而已。
(漪春园宫门)
(漪春园鉴碧亭雪景)
(长春园西洋楼大水法)
(西洋楼遗址)
(海晏堂蓄水楼海墁台基)
(西洋楼海晏堂石贝壳)
(西洋楼万花阵)
【编辑: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