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展集创新之我见

宜宾:刘向东
显示日期2008-11-15;访问次数:665; 电脑端
修改标题和作者 修改文章
   
    黄石展后,重庆张健为、天津于国琪和长春朱龙淮等先生与我探讨交流参展作品的创新问题,现将我见梳理成文,祈求方家教正。
    自信出新
  “创新是门券展集的生命”,这个似乎骇人听闻的说法,开始成为券界的共识。然而怎样创新,却是构思和制作前的一道难题,让人望而止步,无从下手。
  我认为,人贵有自己的思想。在编辑专题展集的始终,需要自信,需要“个性”,这是走向创新的捷径。
  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编,我只按自己的思路去想象,只按自己的想法去编辑。如果说一张白纸好作画,那么独立思考,相信自己,就可能编制出与众不同的新作,其展品亦能登上大雅之堂。
   “变”则为新
  一张门券,你有我有他亦有,大多数相同。“世界文化遗产”、名人丰功伟业之类,早已成为众人瞩目的选题,一样的素材,一样的形式,一样的观念,一样的视点,怎不产生展览作品的雷同?
  以视觉形态为特征的门券展示,经过20多年的展览规范,容易产生形式定型,积淀僵化。君不信请回头细看历届券展,有没有视觉疲劳的感受?是否发现过“定型”与僵化?从而产生与我一样的共鸣?
  组集要从“定型”的思维框架里突破,要从固有的传统模式中脱胎换骨,在变化演进中出新招。“变”就是探索,就是创新。只有“变”才有生命力,只有“变”才能换新颜。如果在选题和形式上附炎趋势,追随大流,其展品必然雷同僵化,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形式定型,内容守旧,是“专题”创作的大忌,要在变化中上档次,就要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按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
    不与人同
  上述之“变”,不是思维放纵,天马行空。它是构建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集万张券,夯万遍土的基石之上,凝聚着阅历、修养、追求、知识、艺术的总和。具备这个前提,才能在专题制作的具体中变化多端,化蛹为蝶,尽情彰显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个性。
  所谓作品个性,蕴涵新意。纵观券展,总而言之,不是一成未变。时代变,观念变,展品的内容和形式也将变,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自己的“个性”不能变,作者的个性是作品的个性和特色的根基。常常在展品中折射出人格魅力和独特风格,总是被观展者视为新奇和独创。为此,我爱博览众长撷为己有,又坚守自己的思维办法不与人同,并竭力去寻取非我莫属的设计艺术语言,以表现自我的“个性”。当然,在作品个性的展示上,自己的也要“变”,也要更新,力求自己上届与下届参展作品不现雷同。
    我亦主张师承传统,但不去重复;要借鉴佳作,但不去模仿。你编你的,我编我的。一旦各具个性的创作思维蔚然成风,门券展览必然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世界。
 
(配图:王建池)
 
编辑:

姓名: 杨 帆; 时间:2007-10-31 17:19:08

太好了!
这枚收藏同十七大一样,具有历史意义。

姓名:阿宏; 时间:2007-11-03 13:25:18

确实难得,很有价值,更有意义.

姓名:邓志忠; 时间:2007-11-03 18:59:37

历史性的收藏啊!难得啊!

姓名:高一平; 时间:2007-11-07 20:23:27

很有意义,这可不是一般般的人就能收藏到的,很珍贵,连档案馆都在征集.一看收藏者,原来是我敬爱的陈老师.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08-11-17 15:16:10

与时俱进不断攀登,文化积淀追求个性,苦心钻研与众不同,形式内容不断翻新。好文,有同感!

姓名:杨帆; 时间:2008-11-18 09:24:58

视觉好, 观点也好。

我以为求变并不容易,全国云云券友,不乏有才有识之士,谁不想标新立异?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排列合也是有定数的,并非无限。
怎样解决视觉疲劳,还有思维疲劳,我觉得延长届展的间隙,给收藏者更多的收藏、欣赏的时间。新券多了才会启发新得,产生新创意,编辑新专题。把两年一次改为四年一次怎么样?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