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我独自一人去仰慕已久的大散关游览。
大散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西南的秦岭北麓,清姜河畔。自古这里就是巴蜀和汉中连通关中的咽喉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刘邦出散关、击章邯、伏三秦,奠定了大汉基业;诸葛亮过散关、夺陈仓、攻曹魏,鞠躬尽瘁留英名;南宋吴玠吴璘抗金兵、战兀术、保国家,英雄豪气传千古。大诗人陆游曾在这里从戎守关,亲临杀敌,大词人苏轼也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陆游的“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充满爱国豪情,成为千古名句。登散关访古迹思先贤,雅趣怎不诱人?
我从宝鸡乘车出市区,过神龙,入秦岭,行程半个小时便到了关口。这里果然地势险要,只见两山对峙,山脚下仅一线之地,川陕公路从中穿过,周围崇山峻岭,的确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铁关铜锁。当地群众在路旁修了一个山门,由此可以登上烽火台。我是独自一人,遂请售票的姑娘给我照了一张像后,就进入山门。
入门迎面是陆游祠,内塑陆游像。其手持诗稿,昂首远眺,气宇不凡。塑像上方高悬大书法家舒同手书匾额“千古风流”四字。祠堂庄严肃穆,令人起敬。祠前有一眼泉水,名“饮马泉”,为古时守关将士饮马处,至今水旺不涸。
祠后一条登山小道,由石砌就,十分陡峭,两旁绿树青藤夹道,遮天蔽日。“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直攀得人大汗淋漓,才登临山顶的烽火台。古台已不复存在,见到的是新修之台。站在这里极目四望,只见崇山峻岭郁郁葱葱,川陕公路蜿蜒而去,甚为壮观。
在这座烽火台的东面还有一座山峰,顶上也有相同的烽火台。两峰之间横跨一座关隘敌楼,两层城楼式建筑,横锁关口,修有防御进攻的设施,据说这里才是真正的大散关关口。敌楼左侧立有石碑一通,上书“古大散关”四字。敌楼后有一组石雕,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像。吴玠吴璘兄弟生活在我国北方被女真族占领,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他们率军在此曾与十万金兵作战,大获全胜,威震敌胆,留下了“三秦雄关名千古,二吴豪气传万年”的赞誉。
登临雄关,感慨万千。遥想当年陆游、吴玠吴璘,一代文武全才、风流儒将,在这里跃马挥戈,浴血奋战,抗击外侮,后人称之为民族英雄。“一将功成万骨枯”,更还有多少不知名的士卒血溅关前,骨埋青山。千年过后,女真族的后裔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与各民族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享幸福。在我国历史上曾记载有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等和藩壮举,她们以纤弱之躯求民族和解与团结,也赢得了和平与和谐。她们与这里的喋血勇士相比,谁个更为可泣可敬呢?听说与昭君她们有关的景点游人如织,而这里却光顾者寥寥。我以为,是时代在前进,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当今世界的人更喜欢和平使者,而期望刀光剑影永远离去的缘故罢了。
一阵秋风吹来,登山时湿透的衣衫更显冰凉,关上山下,也仅仅我一个游客,令人不禁有些怯意,我便匆匆下山。走到山门口,例行的与售票姑娘商量,想以优惠价多买几张门票。姑娘对我一个人却要买许多张票的怪异举动十分不解,对村上规定的票价更不敢擅自变通,最让人无奈的是买票时都要撕掉副券,理由是下班回去要按留下的副券交账。我不急不躁,给她慢慢地介绍门票收藏的情况,让她看我随身携带的别处景点门票,特别告诉姑娘:用她的门票可以很好地宣传她们的景点,将来游人一定会增多。姑娘是聪明的,待完全领会了我的意思后,慷慨而大胆地决定,卖给我五枚票,不撕副券!我也理解姑娘的难处,没再讲价。拿着五枚门票,我的心情分外惬意。票图绿色,国画风格,只见峻岭重重,关隘险居,旌旗相望,号灯高悬,麓栅排列,军帐相连,一派临战景象。真个是“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生动地刻画出了景区的特征,确实是一枚佳券,此行不枉!
告别售票姑娘,回眸关山,挥手相约,——我还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