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1016第五回中求索“梦”
——读《红楼梦》第五回
郭林生
2012.05.14
从第一回读到第五回,我越发品味出《红楼梦》端的是一个“梦”字了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康乾盛世的年代,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巅峰时期,也是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的时候。当时的曹雪芹已经萌芽了一点点民主思想,他撰写《红楼梦》,表现出他在思想上试着挑战时弊。但是,当时社会现实警醒曹雪芹必须谨慎行事,必须采取非常隐蔽的、巧妙的手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又不敢穿凿。因此,曹雪芹只好假借“梦”说事。《红楼梦》就是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中写作出来的。
资料显示:《红楼梦》是在清王朝乾隆四十九年成书的。当时,大清帝国“文字狱”盛行,尤其是对文人严加防范,绝不允许“秀才造反”。在那样的背景下,曹雪芹想要通过《红楼梦》表达自己萌生的民主思想,就必须得假借一些托辞。比如,假借“石头”上的记载,假借“疯僧”说话,假借“梦”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尽管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在当时还是被视为“禁书”,当时也还只能流传手抄本。
第一“梦”说的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已经在前面求索“第一”中,简单的交代过了。那么,第五回所要求索的“梦”,也是比较多的。越是反复阅读我越是觉得《红楼梦》第五回是“大梦套小梦”、“梦中有梦”。正如其题目所云:“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前半句就是说贾宝玉睡在秦可卿的卧榻上,做了一场酩酊“大梦”,后半句则是套在大梦里的诸多小梦。
所谓“大梦”是指贾宝玉在警幻仙姑的引领下,“梦”游太虚幻境的全过程。或观景或看联或读诗,说是他迷惑不解,实际上暗喻了许多故事情节。尤其是说到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时,巧妙地用诗赋描绘出十五位阿娜多姿的美女形象,以及她们不同的身世、不同的命运等等。多数是用暗喻的手法,有的诗句是预言,有的诗句是伏笔。这个“大梦”囊括了《红楼梦》全书的各个环节,是展开《红楼梦》全书的纲,成为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一条主线。因此,第五回与第一、二两回一样,都是《红楼梦》全书的极为重要的“章回”之一。
至于“小梦”,恕我只说一点点,或曰举三例,聊以诠释“大梦”云尔。即如下的三首诗中,均有梦字或梦意。各暗喻一位贾府的美女,诸如元春、探春、迎春等。她们虽都是贾家的孙女,但有的是嫡出,有的是庶出,仅仅这一点就决定了她们在贾府的地位不同,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命运更是各异。现将这三首诗摘抄如下,请各位耐心品味,仔细琢磨吧:
1、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2、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自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3、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金陵十二钗正册”名单如下:(1)林黛玉、(2)薛宝钗、(3)贾元春、(4)贾探春、
(5)史湘云、(6)妙 玉、(7)贾迎春、(8)贾惜春、(9)王熙凤、(10)贾巧姐、
(11)李 纨、(12)秦可卿;
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五回用诗赋描绘了十五位呢?就算不包括警幻,还有十四位呢?
【作品编辑:郭林生,网页编辑: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