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1032+2读《李鸿章传》有感
合肥 罗本舜
2012.05.30
前日,为了找些李鸿章专题的素材,我又去参观了李鸿章故居,在旅游纪念品商店的柜台里,我看到这本由梁启超著的《李鸿章传》,翻看几页,爱不释手,便买回来细细品读。梁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此书是研究李鸿章的权威著作。梁先生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在这本书里,梁先生用客观的事实,理性地定位,评价李鸿章一生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我也是合肥人,对这位老乡可没什么好感,和国人一样,对于他的功过是非,一直是众说纷纭。李鸿章是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是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戴花翎;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不平等条约。特别是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后,为千夫所指,是“卖国贼”、“千古罪人”。但在此书中,梁先生却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认为李鸿章才识过人,只是生不逢时,值得同情。至少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的现代化上还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翻开晚清历史,李鸿章也确实是近代中国开明人士,他力主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技,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等等。这些实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洋务运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梁先生批评他“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可谓一语中的,这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后的一面,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
外交上,李鸿章也是据理力争,不失大国风范,只是由于中国整个官僚统治集团,整个社会衰朽不堪,战必败,败必和,和必用李鸿章。谁愿意去谈判?弱国无外交,谁人不知?国难当头,义无反顾,只有李鸿章。李鸿章毕竟是非常人,有非常的见识。李鸿章得意起于外交,但也羞辱殁于外交,满清的失误,所有丧权辱国之羞辱,几乎都压在李鸿章的肩上,在书中梁先生也为李鸿章而鸣不平。如此多的灾难,并非一个人能担当的起,而位于旋涡之中的李鸿章自然也就难逃历史和后人对他的垢误。李鸿章自己也形象地称他是“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里,不能挽大厦于将倾”。 李鸿章有着“如果我死了对国家有好处,那么我就去死!”的血性;有着会隐忍、有着精湛的外交技巧,但是外交的决定权不在于参与者,而在综合国力,因此建立在摇摇欲坠之大清帝国上的李鸿章,外交生涯实际上是一个失败的生涯。
梁先生对李鸿章的褒扬和批评都揭露了一个事实,李鸿章既不是一个纯粹的卖国者,也不是一个绝对的民族英雄。他对中国的进步有贡献,一个是消灭了违背中国传统伦常的太平天国,另一个是兴办洋务。梁先生的介绍也彻底改变了我们先前对于李鸿章的认识,由此比较中国近代历史之人物,李鸿章的确是伟大的开拓者。其历史的悲哀一方面在于专制政权,一个方面在于中国国运的不幸。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对李鸿章是褒也好,是贬也好,引用梁先生对他的评价:时势所造英雄,而非造时势之英雄!
近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在我国南海黄岩岛上,屡屡采取一些挑衅行动,妄图抢夺黄岩岛主权。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太多主权被侵占、领土被瓜分的屈辱,但那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今天的中国,国力日盛,国人地位大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在快速、全面地发展,正朝着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正走在和平发展的大路上。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不会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但也决不会任人无理捉弄而一味忍让,何况此事事关中国的领土完整、民族尊严乃至社会稳定。不仅中国政府不答应,中国人民不答应,中国军队更不会答应。
李鸿章故居近期使用的门票(联票4枚一套)
【作品编辑:郭林生,网页编辑: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