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是我们的会长,今年在蜀南竹海的全国门券理论研讨会上,我们才知道他是“中券委”理论工作部部长,并目睹了各地代表对他的尊重和友爱。我们在筹办这届盛会上与刘老师接触较多,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忘我办会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们每一位门券收藏爱好者。
一、门券是他的生命
刘老师有多种收藏爱好、门券收藏是他的最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工作关系,他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出差,游览很多风景名胜,同时开始收藏门券,寻求着门券收藏的那份乐趣。在刘老师的眼里门券是有生命的,门券是有灵性的。门券记载了历史,是历史积淀;门券是人文景观、自然遗产、历史文化等的再现。门券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二、门券收藏的有心人
门券收藏对刘老师来说是十分快乐、幸福的事,是增知益智、陶冶情操。经几十年来的门券收藏,几乎全国各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参观景点,想尽一切办法去收集门券。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十年如一日,刘老师现已收藏了几万张的门券。每张门券背后似乎都有一段生动而感人的故事。
三、门券研究的执着人
门券研究在门券收藏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门券研究将门券收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推动了门券收藏的发展。刘向东老师是门券研究的新兴发起人之一,为门券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门券研究工作中,他订阅报刊、购买书籍,潜心学习有关门券收藏方面的知识,与各地藏友相互交流,不断探寻拓展门券收藏的渠道和内涵。参加各地的展览会、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门券收藏的境界和品位。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刘向东老师的理论文章《门券收藏界最缺什么》、《浅谈门券收藏学术论文》、《门券展集应按性质分类》在全国第七、八、九届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三、门券展览的创新人
门券展览是门券收藏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了文化价值、欣赏价值,和教育价值。通过门券展览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他将各类门券,包括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革命史、博物馆等门券进行了分类。几乎每日都在琢磨门券展集的创作方法,在门券展览中,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每一个展集,从编写文字说明到排版制作,都要经过了数次修改,做到不断充实完善,精益求精。他制作了多个门券专题,在我市举办的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赵一曼诞辰100周年等大型节庆活动中展出。受到主办单位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他精心制作的专题《长江之头》、《春风拂槛露华浓》、《国歌》(合作),参加了全国第十四至十六届门券展,并喜获一等奖。使每位观众在每一次门券收藏展览中领略到了门券收藏的独特魅力,推动了大众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贡献。
看到刘向东老师那些闪光的奖杯和一本本荣誉证书,我们深信:在他有生之年,一定会在门券之路上继续奉献他对门券赤诚的心,倾注他对门券痴迷的情。
←本文作者李正群、陈玉近照 (王建池/摄)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