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四易其稿

北京:崔艳红
显示日期2012-08-04;访问次数:418; 电脑端

 

 在2012年6月国博举办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上,正对着大门口两侧,悬挂着两幅很相像的画作,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更有细心的观众在看标牌上的注解,原来这两幅画还是有区别的。

 

 

图一

    1951年初,中国革命博物馆遵照中宣部、文化部的指示,开始筹备纪念建党30周年绘画展览,这次共创作了近百件作品,可是没有反映共和国成立的作品。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油画《开国大典》。后来此项重任落到了董希文身上。1953年,《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了油画《开国大典》。其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开国大典》印成年画在全国发行,发行量创造了当时的顶峰。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董希文受命去掉了画面第一排最右边的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岗。“文革“中,因为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打倒,身患癌症的董希文于1972年受命将画面中的刘少奇改为董必武,此为第二次修改(图一)。

 

图二

 1979年,为纠正“文革”中“左”的错误,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 《开国大典》恢复原貌。靳尚谊推荐阎振铎、叶武林完成修改工作,在复制品上恢复了原稿中的刘少奇和高岗。此后,在所有重大展出中的《开国大典》均为此复制品。画面中第一排领导人均为国家副主席,左起: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图二)。

 一幅《开国大典》油画的背后,缘于历史原因,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