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二伏天了,周六早晨天空云很多,感觉凉爽,几个月没有去报国寺了,趁好天气报国寺里走一回。车站上看到很多文明引导员在维持着秩序,今天他们应该休息的,一打听,原来今天是11日,每月的这一天都是排队日。乘公交车,一路畅通,一个小时就到了。
报国寺里各个摊位刚刚开始摆,逛了一圈,卖门票的很少,还得去后殿台阶上看看,那里应该有券友。来到台阶前,券专委主任吴兆亿老师老远就打招呼,我紧走两步,问候老吴。老吴向我传达了最近的活动情况,说:“开两次会了,你都没来!”最近北京券专委开会,大家商议在世界博物馆日的时候,集体制作一部以博物馆为主题的门券专题,在首博进行展示,目前正在筹划。我很为北京券友的大手笔高兴,表示了坚决支持。北京券专委还曾组织会员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新办的几个展览,会员们济济一堂商议今后的活动计划,要有一些重要行动。
天津的吴先生也早早地到了,他又为我们带来了新门券,见面大家打过招呼,然后忙着交流门券。听说山西太原的李荣先生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到报国寺淘换门券,被券友崔艳红带着参观空竹博物馆去了。黑龙江的徐先生到北京看望子女,没忘到报国寺淘券,还带来了自己的复品。见我如饥似渴挑券,说和他刚集门券时一样,看什么都新鲜。徐先生是黑龙江资深券友,主集革命史门券,他自豪地说有多部专题已经组集完成,拿出来就可以参展。北京券友多年来一直坚持每月在报国寺活动一次,交流门券,互通信息,风雨无阻。在这里,是不是协会会员一个样,新老券友一个样,本地外地一个样。不但玩门券的朋友来活动,集站台票的、玩磁卡的、淘奖券的、收藏请柬的都参与交流,其乐融融,各有收获。这里边的海纳百川和坚持精神正是玩收藏所必须的,北京券友的报国寺精神就是:包容、厚德、坚持。渐渐地报国寺在各地的券友中有了名气,很多券友从外地慕名而来。
有“券届高一槌”之称的高菊园先生刚从山西“人说山西好风光”门券交流会上载誉归来,不辞辛苦地在寻找着全品门券。我们紧紧握手,他说山西交流会开的非常成功,收获很大,希望今后有机会一起去外地参会。还有的券友在议论去辽宁抚顺参加交流会和10月份到河北石家庄参加全国届展的事情,老吴说这次去石家庄要组成北京代表团,事先要做好准备。届展是券届的盛事,举办地点离北京很近,一定争取参加。不过,我有的时候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事情,特别遗憾。
今天虽然不是活动日,还是来了很多人。老马、老单、老邓、老于、老陈、老高都来了,吴士育老师也来了,说很长时间没见面了,让我看看他的门券,我挑了一些喜欢的门券。我注意到了,券友们交流的门券有两个特点:一是越来越注意品相,并且都放在收藏册里供挑选;二是题材多样,精冷景点多,博物馆门券升温。真是令人欣喜的变化。我见到了券研网的常客李建春先生,寒暄一番。李先生经常上券研网,阅读文章,欣赏专题,然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在留言里跟贴,我们在网上经常会面。通县的陈先生和我聊天,他说他是券研网和《门券博览》的粉丝,经常在网站浏览,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知道很多信息,受益匪浅。这让我们有了聊不完的话题,拉近了距离。
今天虽然不是门券活动日,但是来了很多券友,他们都是铁杆券迷,孜孜以求,日积月累,成绩斐然。北京门券收藏活动方兴未艾,队伍日益壮大,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影响很大。应该说,走南闯北的券商、券友的以券养券、券友之间复品的公平交流以及对门券的痴迷,都是促进券友交流活动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觅券会友,真让人高兴啊!
晒几张当天收集的券,与大家分享: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