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7月24日,天津《今晚收藏周报》发专刊,介绍了全国券界知名收藏家王述育先生的收藏事迹,并登载了他很有见的的几篇文章,读来很受启发与教益。笔者从网上浏览到此消息,遂找来报纸愿与大家分享,但报纸篇幅大,扫描仪放不下,无奈只能拍摄,水平所限,请谅。为力求提高浏览效果,我将以报纸概览和文章选登两部分介绍,请欣赏。
一、报纸概览
二、文章选登(1)
因讨价还价被别人“捷足先登”
为省20元错失珍贵套券
收藏,总是伴随着惊喜与遗憾,得到一件梦寐以求的藏品喜不自胜,而与一件珍贵藏品擦肩而过则无比懊悔,王述育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末期,王述育为省20元错失一套珍贵门券,至今仍引为憾事。
“那是1989年,当时的情形如今仍然历历在目。我去旅游休闲,顺便到报国寺附近门券交流区转转,看看能不能淘几张门券带回天津。转了几家券商,均没有‘亮眼’的门券出现。正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拐角处的一对年轻夫妇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面前摊着一张报纸,上面摆着10张套券。仔细一看,我的心怦怦跳了起来,那可是文革期间发行的贵州省贵阳市南郊公园溶洞的参观券,极为珍贵。”王述育说,门券收藏爱好者大都知道,文革这一特殊时期出品的门券少,留存于世的更是少之又少。贵阳南郊公园溶洞套券(共计14枚),正面手工绘制的钟乳石形态各异,背面则是毛主席语录“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等,品相佳,时代特征浓厚,历来是券友们追捧的一类券种。
王述育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走上前去询问:“这套门券怎么卖?”“诚心要的话200元都拿走!”“太贵了吧,我一个月工资还不到100元钱,能便宜些吗?”“大哥,看你也是玩券的人,这套门券是文革期间的上品,保存得又完好无损,我要的这价可一点也不高。”“据我所知,这套门券一共14张,你这才10张,我说个实诚价,180元我要了。”“200元真不能少了,我也是门券收藏者,这次来北京旅游,顺便出售一些富余的门券充作旅游基金,这套券在我们贵阳也已很少见了。”
正当王述育和卖家唇枪舌剑砍价的时候,有一位路人围了过来,拿起门券仔细看了起来。突然,这位路人掏出200元钱扔给卖家,拿起门券一声不吭的离开了。王述育和卖家均是一愣,卖家看看200元一分不少也没说什么,王述育却急了起来,这套门券他心仪已久,之所以费尽口舌砍价,实在是当时月收入太低,200元需要两个月不吃不喝才能攒够。
王述育打算和那位路人商量一下,回头却发现买券的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几年后,我在一场门券展览上碰巧遇到这位路人,这才知道他是一位河南券商,当时200元买那10张券可是一个大‘漏’,他转手便以500余元售出。其实,当时也是由于自己收藏门券时间不长,门券知识有所欠缺,虽然知道那套门券比较稀有,却不知道其应有的价值。如果知晓200元买也是‘捡漏’,尽管当时收入很低,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掏钱去买,而不是费尽口舌讨价还价。”
“为了省20元钱,与一套珍贵门券擦肩而过,真是我门券收藏中的一大憾事!”从那以后,贵阳南郊公园溶洞套券成了王述育心中永远的“痛”。当初那一刻的“犹豫”,让王述育花了20多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收藏那套门券,目前已拥有14张套券中的13张。“多年来,我通过网上竞拍、券友交流等方式,一张张收集这套门券,至今仍差1张。假如当时我毫不犹豫的买下那10张套券,我相信现在已能将14枚全部集齐。要知道现今券友中也鲜有全部集齐这套门券的藏家。回想往事,只能是一声叹息啊!”
王述育先生错失机会后又逐步收集的部分“贵阳南郊公园溶洞套券”(复印件)
【请关注天津《今晚经济周报》专刊报道门券藏家王述育(2)】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