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是我心目中最美的节日,她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诗酒情怀。 重阳美,美在一份景致。 记忆中的益阳街口资江岸边,老家门口菜地的篱笆夹种的菊花怒放,一簇簇缓缓律动;白的、黄的…各色秋菊团团围绕着园中的翠绿,引来彩蝶飞舞,外婆说;“重阳到了”。秋高气爽,站立在大堤上,远处的会龙山色彩斑斓。登山远望,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尤其那金灿灿的菊花绽芬吐翠,傲霜怒放,难怪人们将农历九月称为“菊月”。这怒放的菊花彰显出生命的坚贞与高洁,使风霜不再肆虐,让大地变得分外迷人。由此联想到广场上那皓首的老人在歌舞,券会中那华发的老人在忙碌,其活跃的身姿,若青春重现。他们不也是这傲霜怒放的菊花吗?重阳节,这份景致,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 重阳美,美在一份思念。 篱笆中的白菊花格外夺目,外婆领着我们姐妹轻轻地将其采下,外婆说;“晒干后泡茶喝可以明目”… 在诗人王维的笔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场景,已定格成对亲人无尽思念的浓浓愁绪。不管是已经离去的还是远离他乡的亲人,那份殷殷的牵挂和深深的思念在这一天格外浓烈,似乎可以隔着遥远传到亲人的身边。家门前那菊花篱笆是的父亲的杰作,每见菊花便会思念起已过世的父亲、外婆、以及远居他乡的弟弟和妹妹,还有那早已消失的老屋。重阳节,这份思念,让亲情如花般绽放,美艳动人。 重阳美,美在一份孝心。 重阳节被国家定为敬老节,这一天,环绕在老母的膝下,听老母唠叨着家长里短,格外温馨,在外的游子或在电话中向老人传递祝福,或把大包小包的情感从旅途的行囊中掏出,与父母一同分享,酒杯里溢出的醇香,早已弥漫在老屋外不甘寂寞的椿树上。秋阳中,八旬老母爽朗的笑声,已摆在家常便饭的餐桌上,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她菊花般璀璨的舒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重阳节,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回响。 重阳美,美在一份诗酒情怀。 这一刻,菊花酒摆放在桌前,我不会作诗,但也会生出不少的感慨,咏菊诗回响在耳畔。那是“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的无奈;那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忧思……那些温暖的、豪迈的、多情的诗句尽在耳边,将人们一颗颗柔软的心濡染得莹润浑厚。那象征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将人们灿烂的脸庞映照得如花般动人。 重阳节,这份情怀,如灿然的傲菊,馨香弥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