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说重阳征文(11)——胡侃重阳

浙江三门:陈捷
显示日期2012-10-12;访问次数:617; 电脑端

    对于重阳节的认识,我老实交代是知之甚少的,要是没“百度”对我的普及,我还是一个“重阳盲”。

    也许是地域关系,我的家乡——台州市三门县对重阳节并没什么特殊的纪念活动,所以不认识能祛邪辟恶的茱萸,也无雅兴赏菊,更没喝过菊花酒。我不知道全国各地是不是还一直坚持着古人留下的过节方式,反正我从小到大没经历过。

    不知何时起,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节日名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难道那天天上会出现两个太阳?这是一个以天象命名的节日?这样的疑问我也一直没向大人求证过,因为这个节日不放假、没啥好吃的特殊食品、没新衣服穿、没压岁钱拿,因此对于孩提时期的我是很难激起兴趣,去探寻其来龙去脉的,对这节日的认识浅薄恐怕也是源于此吧!

    步入中学,我和伙伴们则还天天厮玩在田野、山林,而有些早熟的少男少女已经开始偷偷捧起琼瑶的爱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巨著。他们不分白天黑夜,早读、课堂、课间休息……,都看得如痴如醉。我不明白这些书有何等的魔力,等到他们不小心被老师一本本没收,一个个同学找我帮忙,让我向老师要回。参插一句,因为班主任的爱人是我父亲手下的员工,所以要回书是比较容易的。呵呵!要回书的同时我也试着翻阅,但还是不明白书中的魅力。后来通过看电视里的武侠片,才知道有一位绝世高人,名字叫王重阳,那个时候就觉得,名字叫重阳的人物肯定厉害,不记得当时是不是还曾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陈重阳”。

     至于重阳登高,重阳节也叫“老人节”,那都是以后渐渐了解到的。这次既然是“券说重阳”,理应首推门券来展示,我试着找些全国各地关于重阳节活动的门券,但翻遍藏品,少之甚少。是不是全国各地对这节日不重视呢?不对,我们不能怀疑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对传统节日的纪念,还是归为自己“家底”不丰所致吧!

 

 

 

编辑:陈捷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10-12 04:42:35

陈大侠是中国门券界的“王重阳”,强烈建议您更名为陈重阳!哈哈。。。。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10-12 07:08:58

重阳节的门券确实较少,你展示的券已不少了呵。欣赏。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10-12 07:22:09

你这“胡侃”倒真侃出了感受!朴实。好文章!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2-10-12 07:40:39

可能重阳节票当属八大处游园山会了吧!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10-12 08:41:56

真实的故事!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以前人们对过重阳节并不在意,也是近十几年才兴盛的!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10-12 08:59:36

实话实说,感受真切!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10-12 09:29:20

侃得好,侃出一篇佳作,学习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2-10-12 09:57:27

诙谐风趣,生动可读!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2-10-12 10:35:14

实话实说,文笔流畅。好文章!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10-12 18:49:43

侃一回重阳节,由此也略知全国各地对此节日的重视程度。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2-10-12 18:53:00

真真切切的回忆,实实在在的表述。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2-10-12 19:18:53

学习!

姓名:彭氺珍; 时间:2012-10-12 19:19:05

真是实在!!!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2-10-12 19:53:51

券美!文章更美!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10-12 20:36:33

大实话。近几年兴起、重视重阳节,可能与我国逐渐老龄化有关吧。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2-10-12 22:36:25

我有同感,好像小时候对重阳节没有太深的印象。

姓名:王忠雄; 时间:2012-10-13 10:11:06

实话实说!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10-14 17:01:28

生动风趣,诉说真感情,欣赏了!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2-10-15 08:25:45

生动的美文!

姓名:罗恩福; 时间:2012-10-15 11:43:02

券文俱佳,写的好!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