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门券上的“券”字

河南 新乡:王继平
成都市:何阿龙
显示日期2012-11-20;访问次数:1023; 电脑端

    编者按:王继平撰写的《漫谈“副券”》发表后,成都何阿龙撰写了《浅议门券上的“券”字》,何老师的文章研究深刻、透彻,很值得一读。(王继平)

    门券收藏爱好者接触到的门券,都会遇到“券”字,仔细研究,有多种写法,也很有学问和趣味。

    一、“券”、“卷”二字不是一个错字便能说明问题的

    门券、门卷,券和卷这两个字在字典中查找,从字义上看,是不能相通的,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二个字。

    券:本义契据。古代契据分为两半,双方各持其一。近代指票据及作凭证的纸片,如入场券,旅游门券等。

卷:把东西弯曲,裹成圆筒状。如卷烟、卷宗。古代书籍写在帛或纸上,卷起来收藏,那时书籍论卷,一部书分若干卷。卷字是用来指书的一部分,似乎与门券毫不相干,所以,被许多门券收藏爱好者认定为错别字。

其实,卷字在门券上出现,不仅来历已久。而且很多地区都有出现,仅笔者手头此类门券就有上百种之多,大致分二种情况,一种为门卷或参观卷,另一种为副卷。

 

 

例如:洛阳博物馆参观券的副卷、西安华清池贵妃池参观卷、半坡博物馆临时展览参观卷(如图)。发现地包括北京、天津、四川、江西、山西、河南、河北、贵州、安徽、宁夏等地。笔者认为,如此之多的门券设计者及审稿、校对,印制等文人把关,未必连个“券”、“卷”分不清。“券”、“卷”之间,必有文章,不是一个错字便能说明问题的,到底为什么?请教过不少券友、文友,都无法解答。只能查阅《新华字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新语林》等等,结果二字二个含义,查字典不行,借助高科技,在电脑上查出了新意。原来在电脑上卷字早已进入了门券收藏网站,如“门卷收藏协会”、“浅谈旅游门卷收藏价值的有关问题”、“收藏旅游门卷五大注意事项”、“旅游门卷鉴定”等等。但仔细分析“券”与“卷”在电脑中的使用,也有区别,“卷”字用于书名或文章的标题,而从目录及文章中出现的券字,均用“券”字,有人提出卷与券混用,是开放后的产物,但在我的收藏中有几枚是早期门券,愚认为此类门券的设计者,犹如在写一卷一卷的锦绣宏文,每卷自成起讫,也算有一定道理,不能一句“错”字,便可以杜绝的。

    二、规范门券的券字是曾字头,门券上还有几种券字的异体字

    规范门券的券字是曾字头。门券上还有以下几种券字的异体字。

    1)券(下边是力)便是其中一种,券(下面是力字),俗称倦。古代券(下边是力)就是倦,字义解释中有通倦,懈怠、厌倦之说,说白了,古代的券、券(下边是力)是混淆的。例如:庐山博物馆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券的券字、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副券的券字。(如图)

2)在券字的异体字中,用的是八字头,这种字体用之有理,不能属于错别字。券字用八字头,还有两种写法,一种下面为力字,一种下面为刀子,在《新语林》中可以找到佐证,编撰特别强调:“券字从刀不从力,券(下面是力)从力不从刀”。例如:北京蜡像馆两张参观券给予很好注解,一个参观券的券字是曾字头,下面是刀字,一个参观券的券字是八字头,下面是力。还有,莲花山门券上的副券的券字用的是八字头,下面是力字。(如图)

五台山早期繁体字门券中,显通寺、殊像寺、广宗寺、普化寺等著名寺院的门券,约有20多种都采用了八字头的券字,可能出自同一个设计者之手。(如图)

3)券字采用八字头,出现在早期门券上,还有一种情况,一枚门券上出现二个券字,如参观券、副券等,一个券字为曾字头,一个券字为八字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门券设计者是老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的老夫子,他用的是书法理念,在同一件作品中出现二个同样的字,尽量用不同的形式的字体来展现该字的不同特点。

  文:成都 何阿龙   图:新乡 王继平  

  

(编辑:雨人)

编辑:陈捷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11-20 06:55:16

何老师研究得很透彻,学习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2-11-20 08:23:12

研究透彻,精神可嘉,向您学习!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12-11-20 08:28:19

学习了!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11-20 08:31:50

文章研究透彻,阅后受益匪浅,谢谢何老师!

姓名:风然; 时间:2012-11-20 08:47:31

真长知识,学习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11-20 09:03:06

受启发!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11-20 10:50:17

刘铭元老师的券集作品《“券”字之多少》也曾对“券”字做了诠释。此研究又有新意,学习!

姓名:罗恩福; 时间:2012-11-20 11:41:05

研究细致,有趣。

姓名:衡阳王朝晖; 时间:2012-11-20 12:06:37

有点意思,受启发!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11-20 12:46:16

保定的刘铭元老师曾有过研究,此文是研究的延伸,期望所有研究有新的发展!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2-11-20 14:07:02

引经据典,求真知,佩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11-20 17:24:16

引券用典,深入研究,养成收藏、学习、研究的好风气。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2-11-21 18:54:41

"券"字的诠释,了得!

姓名:赵中亚; 时间:2012-11-21 19:37:13

学习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11-21 20:39:39

学习了。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