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12)三晋名贤之墓地——介林

山西省:周新娥
显示日期2012-11-26;访问次数:809; 电脑端

  (十二)

 

三晋名贤之墓地——介林

 

山西  周新娥

 

 金秋十月,慕名去了灵石介林、介庙。介林是三晋明贤介子推的墓地,与介庙同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绵山西麓的马和乡张嵩村东。

 介子推(公元前676--公元前636年),古并州祁地即今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人(介里)。介子推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后,他奉母至孝,偕母隐居于绵山西麓,晋文公求之不获放火焚林相逼,使其母子葬身火海,后寻得骸骨葬埋于此, 介林便是介子推隐居和被烧死的地方。

介子推墓地被称为神林,周围松柏苍翠,神道两旁石人石兽排列


  一组反映介子推忠孝双全的大型石雕矗立在墓道前面,中间为介子推塑像,左侧表现的是“割股奉君”,右侧表现的是“偕母隐居”。

石雕的背面反映的是晋文公放火焚林的场景


 墓的左侧有被称为“忌板”的一块巨石,相传介子推和母亲就是在这块石板上被烧死的。为让这块石板尽快凉下来,不再灼烤介子推母子的遗骸,于是家家户户灭火停灶,终使火石成为寒石,介子推母子得以入土为安。因此这块忌板又叫“寒石”,禁火祭奠寒石也成为每年不成文的规定,继而逐渐成俗。久而久之祭奠寒石之节就被后人说成或写成寒食之节了。介林即是中国寒食习俗的发源地和忠孝文化的发祥地。


 介林介庙始建于春秋,鼎盛与隋唐,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介庙是国家钦定祭祀介子推的官庙,也是全国最大的介子推庙。介子推被宋神宗封为洁惠侯,被老百姓尊为神,因此有些地方称介庙为洁惠侯祠、介神祠或介神庙。


 一直以来都说介休绵山是介子推故事的发源地,介林介庙之行使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绵山又称介山,位于灵石、介休、沁源三地交界。隋朝前绵山及周边地区,包括今灵石都属古介休范围,隋开皇十年灵石设县,这些地域就归灵石所辖了。因此绵山从方位上讲可属三地共有。现在,灵石成立有介子文化研究会,介子推故里旌介村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素有“南屈北介”之说,介子推忠孝两全,被世世代代所景仰称颂。他既是爱国之士,更是道德典范,为华夏忠孝清烈第一人,以神祭祀第一人。通过祭拜、瞻仰介林,定会使介子推忠义爱国的精神和孝老敬老的美德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介林全价票


介林半价票

景区导游票

 

 

 

【编辑:张宝贵】

编辑:张宝贵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2-11-26 06:58:56

谢谢介绍!

姓名:刘国庆; 时间:2012-11-26 08:07:25

谢谢。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12-11-26 08:07:43

真是晋善晋美!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2-11-26 08:16:27

自古忠孝两难全,介子做到了,谢谢介绍!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2-11-26 08:33:27

介子推忠孝两全,世代颂扬。谢谢介绍!

姓名:陈捷; 时间:2012-11-26 08:51:39

读文犹如亲历!真好!!!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2-11-26 08:55:17

三晋名贤介子推,忠孝两全立丰碑。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2-11-26 08:58:14

图文并茂,故事性强,非常精彩。我小时候读《东周列国志》,介子推在我幼小的心中印象很深刻,原因是不停地在想: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熟给重耳吃,难道不痛吗?割掉腿上的肉,还能去煮,没有疼得昏倒在地吗?晋文公重耳能吃得下去人肉吗?——呵呵呵!小孩子,就是这个样——呵呵呵!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11-26 08:58:51

欣赏学习了,感谢周老师的介绍!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2-11-26 09:30:45

新娥辛苦了,谢谢介绍。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11-26 09:47:43

古老的传统故事,读来心动!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11-26 09:52:31

听故事,深受教育;赏佳券,赏心悦目;谢谢周老师!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11-26 09:53:51

开放不久的景点,还未去过,谢谢介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11-26 10:16:01

一代忠良、孝子,令世人敬仰。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11-26 12:41:01

忠孝典范,传奇故事!图文并茂,讲说园通!赞!!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11-26 14:29:17

阅读又长知识,谢谢新娥!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2-11-26 16:20:30

门券好!文章好!故事更好!谢谢!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2-11-27 01:33:44

感人的故事,忠孝的楷模,券文并茂,学习欣赏。谢谢新娥!

姓名:彭氺珍; 时间:2012-11-27 19:41:54

很受教育!谢谢新娥!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2-11-27 20:05:42

曾去绵山一游,有所感受,今读后,更有详尽了解。谢谢周老师!

姓名:罗恩福; 时间:2012-11-27 20:10:05

读文赏券,如游一边,谢谢!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2-11-28 18:39:16

好票!馋!!!

姓名:赵中亚; 时间:2012-11-28 22:15:28

欣赏了,谢谢。

姓名:小溪流水; 时间:2012-12-03 14:27:45

你去趟灵石就有这么大收获,真是佩服!看了你的文章不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我想如果我自己去,也只是走马看花,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12-04 20:35:12

谢谢各位的捧场,小溪流水过奖了。

姓名:绵山收藏; 时间:2013-01-05 08:23:57

周老师辛苦了………为宣传山西美景…了不起!

姓名:绵山收藏; 时间:2013-01-05 08:23:57

周老师辛苦了………为宣传山西美景…了不起!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