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楼名阁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西门城墙上。它西面临洞庭湖、北望长江。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岳阳楼素有“洞庭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它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军鲁肃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楼,因位于湖南大岳山之阳,故称“岳阳楼”。后有杜甫诗《登岳阳楼》,诗云: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今岳阳)重新岳阳楼,并请大文豪范仲淹撰写了千古流传的《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美名远扬。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千古名句,为历代传诵。现存为清代同治六年在建。
岳阳楼内各层陈列着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楼的“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二楼的《岳阳楼记》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昭所书,字形方正,笔力苍劲,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珍品;三楼所崁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神行兼备,雕 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
岳阳楼两侧各有一亭,平面布局呈“品”字形。左侧为仙梅亭,修建于明•崇祯年间,据传:明•崇祯年间修建时挖出一石板,刻有似枯梅的花纹,时人视为仙迹而故名。今枯梅仿雕石板仍崁立在亭中;右侧为三醉亭,修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同治六年重修。据说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
岳阳楼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除杜甫、范仲淹外,唐代的孟浩然也有脍炙人口的诗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燕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南宋诗人王十朋读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颇有感悟,他感慨到:
仙忧后乐范正文,此志此言高孟轲。
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