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贵阳当地人讲,贵阳观音洞是个尼姑庵,值得一游,尤其是观音菩萨降生日(二月十九)、成道日(六月十九),观音洞更游客如云,香火旺盛。笔者于9月5日午后前往游视。

贵阳观音洞坐落在贵阳市油榨街青年路上,依山势而建。始建清嘉庆年间,鼎盛于民国。因观音洞所依山中间梢凹,形如马鞍,故《贵阳名胜志》称其天马山。并记载“山半有寺,洞在寺中”。
观音洞战地面积不大,但充分利用了山势空间及高度。自进入山门始,就步步登高。沿石阶而上,映入眼帘的灵塔、壁画、长廊、碑亭......。或建于悬崖、或筑于峭壁。游人行走之中,有胆战心惊、全身紧张之感。在害怕紧张之余,又赞叹中国的古建筑艺术之博大精深,其合理巧妙利用山势与地势,让人感叹先人的精湛技艺与聪明才智。
行至山半腰处,穿过紧靠峭壁的建筑,进入观音洞,从洞中深处传来阵阵凉风,让人感觉凉爽至极,伴随凉风飘出的焚香之气和几屡烟雾,又使人如醉如痴好像进入了仙境。洞深十几米处,在香烟缭绕中,观世音、普贤、文殊等几尊菩萨供奉其中,应验了“山中有寺,洞在寺中”之言。再深处“谢绝参观”阻挡游客继续前行。返回洞外,有碑记述“洞深五百余里,乘七日炬,可达都匀境......”。碑上记述实否,需待考察。
出观音洞继续攀登,攀爬镶嵌在陡峭蜿蜒的山壁上的台阶已是腰酸腿疼,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每登一石阶,伫足观望,步转景换风光,给人愉快心情。驻足仰望,一座雄伟壮观的佛殿,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心中喊着口号,咬着牙,继续攀登。期间,不时有背篓的中年汉子,背负着一百多斤的砖石,从背后超越我们,感叹岁月不饶人啊!同时也敬佩他们为山顶扩建所需,而付出的辛勤劳动。
观音洞寺主建筑——千手观音殿建在山顶最高处,殿内供奉着一尊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樟木千手观音像,其法像慈悲庄严、肃穆,像高16.8米,手中握有各种法器象征救苦救难、法力无边的至高法术。法像四周塑有其人大小的500罗汉,其造型有的九天揽月、有的五洲捉鳖、有的腥风血雨、有的翻江倒海、有的行善济世、有的除恶扬善......,还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凶煞恶煞。站、行、坐、卧、蹲等等,形态各异、唯妙唯俏、栩栩如生。不管怎么造型,但都是正义的化身。
殿外的楹联:菩提只在人心,任海上瑶岛蓬壶,天外幻境,
觉悟即空彼岸,看此地幽岩峻壑,总是慈云。
我不是佛教的信仰者,佛界的偈语无从理解,但告诫人们要慈悲为怀,多行善事,却是明了的。

下山的路上,一缕斜阳穿透了薄云,照射在观音大殿上,折射出大殿更加金碧辉煌雄伟壮观。阵阵响彻全山的钟声,护送着我们平安下山之路,又步入了喧嚣的闹市。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