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京 往 事 (四)-- 紫金风貌

王东洲
显示日期2009-01-16;访问次数:704; 电脑端
修改标题和作者 修改文章
                 

 紫金山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学生时代就希望能看看神秘的紫金山,那里有我心驰神往的紫金山天文台。如今,终于有机会了却这一宿愿。

 从白马公园站沿着太平门路向东走,路窄窄的,旁面就是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明城墙。说太平门路窄窄的,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它只有两车道。人行道也只在北侧有一条,这其实就是开始登紫金山的公路。走出很远,有一条紫金栈道,看来是新修建的。走在栈道上,感觉明显已经架在空中,从十几米高的树腰丛中穿过。栈道的尽头就是紫金山索道的起点。从这里登山,可以步行,可以坐索道,还可以打出租车。兴致勃勃的我们选择了步行。这是一条通往紫金山天文台的石板路,机动车可以通行,也有锻炼的人选择骑行自行车。选择步行登山的人一路上很多;多数都是一些高校的学生。山路是曲折向上的,弯弯曲曲、折折回回。路旁是一丛丛的毛竹,我给它们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紫金翠竹;还有一些我从未见过也叫不出名字的树。树丛、竹丛和草丛中透出明显的潮气,感觉清新凉爽。高大的树冠遮住阳光,行走在浓密的阴影中间,别有情趣。南京是有名的“火炉”,九月份的天气依然很热,没有多久我们就汗流浃背了;向往中的“紫金神镜”还是见不到踪影。“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们体力接近透支,甚至有点后悔没有乘坐索道的时候,紫金山天文台远远的望见了。紫金山天文台门票价格是15元,我们使用的是钟山通用年卡。穿过正门,折回一段小路,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就在眼前。算算时间,将近一个半小时。

 紫金山天文台全称应该叫“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于1934年9月的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建造的融东、西方特色的现代天文台。它的精良装备和人才荟萃,曾获"东亚第一"的美称。紫金山天文台不仅是我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而且还聚集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果。现台内仍保存了明、清时代复制的古天文仪器件。浑仪、圭表、浑象这几件天文仪器,明代置于南京北极阁山上观象台内,清代运到北京,1934年运回南京,放在紫金山天文台内。这批珍贵的古天文仪器,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后,曾遭劫掠,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归回我国。至今在圭表上还留有德法军铁锯的槽痕。为更好地展示古代与现代天文仪器,现在旧址上成立了天文博物馆。

 紫金山天文台整体建筑按轴线对称布置,中轴大台阶经民族形式牌楼直达庞大圆顶观象台。各级平台均设民族形式栏杆,建筑外墙采用就地开采的毛石砌筑,与环境浑然一体,庄重朴实。主要建筑分为天文台本部、子午仪室、赤道仪室、变星仪室等6座。天文台的兴建在当时极受重视,主要建筑的奠基碑文分别为蔡元培、汪精卫、戴季陶、于右任题写。“天文台”牌坊横额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书,至今保存完好。由于近二十年來南京城夜间灯光污染严重,紫金山顶上已难以持续观测,原址現已改建成科普教育基地,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金山天文台坐落于紫金山第三峰上,站在平台上极目望去,玄武湖及南京的全貌尽收眼底。金陵古城郁郁葱葱,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很有气壮山河之感。举目远望紫金全貌,山峰叠峦,如腾云驾雾,回肠荡气!

      附:我们使用的钟山通用年卡

是纸卡,贴照片加防伪压膜,外罩塑料膜,在下面月份上打孔至次年同月截止。




 
 
 
 
编辑: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