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采风(07)梨花深处话收藏
陶万春
随保定券协的同仁来涿州采风,游完三义宫、辽代双塔和永济古桥后,驱车去北京良乡吃午饭。吃饭间,带路的朋友建议顺道看看梨花,以弥补一下在三义宫没看见桃花的遗憾。我心想,客随主便吧,别扫了主人的兴,就满口答应了。
来到了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京白梨大家族主题公园”,踏进风格独特的大门口,同行的券友都被眼前的景致震撼了。只见万亩梨园花团锦簇,芳香阵阵扑鼻而来,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宏大气势和“凭居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的别致风情。人们纷纷举起相机,尽情地拍呀照呀,恨不得把这春天的使者全部收入镜头。
不一会的功夫,大部队就远去了。去寻找那有着260多年树龄的梨树王,去追赶春天的美妙脚步,去寻觅属于个人理解的极乐世界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梨树间缓慢的走着,思索着……
梨花真美,白的透明,粉的晶莹,黄的耀眼。但只要有一阵强劲的风吹过来,她们就会纷纷离枝,洒满大地。这可能就是“集”和“散”的道理吧。我们这一行人,大都以收藏人自居,数年和数十年就干着一件事,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收罗着门券和其他物件,拼命地集,拼命地攒,就仿佛应了时下的一句词“有病”。最近央视四台“走遍中国”栏目,连续播放50集系列片“一方收藏”。有一位哈尔滨的藏友,从1986年起就开始收藏有关哈尔滨历史痕迹的老物件。若干年后,老婆跑了,他寄住在自己妹妹的房子里,穿别人送的衣服和皮鞋。即使这样,人家出多高的价,收藏的东西一件也不出手。面对摄像镜头,他数次落泪,哽噎地难以言表。看到这我非常难受,干事干到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这种收藏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不信佛,但求心善,恪守不坑人害人的道德底线。佛家在认识世界上有很多独到的理念。比如就“世界”两字:“世”是有“蒙蔽”的意识,“界”则有一个又一个连环套的“空间”,人们就是在蒙蔽中在此“界”和临“界”中穿越和流动。因此,财钱、地位、势力、穷富这些玩意,都是“蒙蔽”中的幻象,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像这雪儿一般的梨花,一现就随风飘落了。从这个理论引申,实际收藏是没有意义的,能“集”且又能“散”才合乎情理。
京城收藏大家,赏玩大家王世襄活了九十多岁,玩了一辈子了。什么书画、雕塑、烹饪、建筑、古典家具等等,样样玩得精,出了许多本专著,最后什么也没留辞世而去,真叫洒脱!据说门券圈内的康立群先生,也陆陆续续将手中的收藏品散之,显现了超乎常人的精神境界。
明初有一首诗:“大千世界话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放,放松些子又何妨?”古人尚且把“集”和“散”说得如此透彻,何况今天我们这些自命为聪明的人。
“梨花一枝春雨带,千树万树香雪海”。站在白茫茫的梨花海洋中,我似乎悟出,收藏是精神层面的行为,就像人们谈恋爱,享受的是两情相悦的过程,其结果并不重要。你爱过了,享受过了,就知足了。
规定的集合时间到了,券友们纷纷登车。车发动了,我回过头去,深情地注视着渐渐远去的一片花海,心里默默地念叨着,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的花!
现场掠影: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